[实用新型]一体化插扣式阻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8658.2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祁衡;卢永辉;王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4 | 分类号: | F16L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禹小明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插扣式阻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火圈,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插扣式阻火圈。
背景技术
建筑排水管在火灾中,极易软化烧毁,且火易随排水管道穿过楼板,洞口向其他楼层或房间蔓延,从而造成重大损失,所以现在的建筑都在排水管穿过的楼板或墙体安装阻火圈来隔断火源,阻火圈由两个填充防火膨胀材料的两个半圆主体组成。使用时,利用自身配带的插扣将其套在排水管上,再固定于楼板或墙体上,目前已有的各种阻火圈主要采用承耳的碰焊方式、主体拉伸方式、主体焊接方式结构,安装时需要通过增加设备及人员方可实现,且拉伸方式易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的技术缺点,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节省材料成本的一体化插扣式阻火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插扣式阻火圈,包括冲压一体成型的左主体、右主体、和四至六个承耳,所述左主体与右主体通过插扣方式相连接,所述承耳通过插接方式固定在左主体或右主体上。
所述左主体和右主体均设置有阻火圈连接插扣、承耳连接插扣和连接卡件。
所述插扣方式是左主体的连接卡件插扣在右主体的阻火圈连接插扣内,右主体的左连接卡件插扣在左主体的阻火圈连接插扣内。
所述承耳由固定面和连接面构成,该固定面上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承耳的连接面插扣在承耳连接插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节省成本,又节省了安装时所需的附加设备、人员、能源,具有安装方便,节省材料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2是承耳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右主体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左主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右主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包括排水管1、本实用新型的阻火圈2、螺栓3、墙体4和水泥砂浆5。
本实用新型的阻火圈如附图6所示,包括阻火圈连接插扣21、右连接卡件22、承耳23、承耳固定面24、承耳连接面25、右主体26、左主体27和排水管道28,左主体27设置有阻火圈连接插扣、承耳连接插扣、左连接卡件,右壳体26设置有阻火圈连接插扣、承耳连接插扣、右连接卡件。左主体27、右主体26均采用冲压模具一次成型。
图2为承耳23结构示意图,由承耳固定面24和承耳连接面25构成,该承耳固定面24上设置有固定孔,螺栓3通过该固定孔将阻火圈2固定在墙体4上,承耳23通过承耳连接面25插扣在左、右主体的承耳连接插扣上。
图3至图5为左、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左主体27由阻火圈连接插扣71、承耳连接插扣72、右连接卡件74组成,相应地,右主体26由阻火圈连接插扣61、承耳连接插扣62、左连接卡件组成64,左、右主体的承耳连接插扣用于连接承耳23,而左、右主体在安装时,左主体27的右连接卡件74与右主体26的阻火圈连接插扣插接,而右主体26的左连接卡件则与左主体27的阻火圈连接插扣71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双壁波纹管扩口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集成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