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专用操作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8777.8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1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亦聪;白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亦聪;白亦敏 |
主分类号: | A61M1/28 | 分类号: | A61M1/28;A61L2/10;B25J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3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腹膜 透析 操作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紫外消毒仪器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腹膜透析患者换液过程中的操作。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有超过8万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肾病患者,并且每年以11%的速度持续增长。过去,由于技术等原因,肾病患者主要进行血液透析,但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存活率高、病人可在家自行透析等优点,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人数迅速增加。
目前,腹膜透析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腹膜透析换液过程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患者家中要求有一间专门用于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房间,该房间空气、地面及室内摆设要始终保持清洁,并且在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前,要用紫外灯照射灭菌。这种操作方法,不但占用了较大的住宅空间,而且由于无菌控制的空间过大和人员的进出使其很难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2、操作者与被操作器械没有隔离,这就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清洁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换液操作时,要求操作者认真洗手,戴帽子和口罩,动作必须熟练。这就给换液操作过程带来了较多的风险。
3、由于以上两个问题,大大的限制了腹膜透析患者的活动范围,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很好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关装置,腹膜透析患者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菌换液操作,给腹膜透析患者带来了感染病菌并进而引发腹膜炎病症的可能。所以有必要研制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紫外灭菌操作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过程的缺点,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携带方便、安全性高、使用效果好的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专用操作箱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个带有盖子的箱体,箱体顶部设有橡胶手套固定卡套,箱体两侧设有导管通孔、拉钩通孔以及电源线通孔,箱体通过合页可从中部向后打开,箱体内壁安装有紫外灭菌灯,箱体底部设有Y形管放置架、外接导管固定架、碘伏帽包装袋固定台。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可使用玻璃、塑料、有机玻璃及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箱体上的橡胶手套固定卡套可固定橡胶手套,实现了人手和操作对象的隔离。
本实用新型箱体中的紫外灯用于更换碘伏帽和连接或断开Y形管前后及过程中的消毒灭菌。
本实用新型的Y形管放置架设有Y形管放置凹槽及拉钩。操作时,先将Y形管放置在凹槽内,经紫外灯照射后,再用拉钩将Y形管帽拉去。
本实用新型的外接导管固定架设有凹槽及固定螺栓。操作时,先将外接导管放置在凹槽内,再用螺栓将其固定,可防止外接导管在更换碘伏帽和连接或断开Y形管时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碘伏帽包装袋固定台上设有夹具,该夹具可将碘伏帽包装袋固定在固定台的凹槽中,可防止撕开碘伏帽包装袋时,包装袋滑动。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腹膜透析病人换液操作方法,具有安全、便捷、可移动性强、成本低、适用操作人群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左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俯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左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腹膜透析换液操作专用操作箱由箱体10、箱体盖子1、合叶2、橡胶手套口3、拉钩4、橡胶手套固定卡套5、Y形管放置架6、外接导管固定架7、紫外灯8、碘伏帽包装袋固定台9联接构成,如图1、图2、图3所示。
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用橡胶手套固定卡套5固定橡胶手套;打开箱体盖子1,将外接导管放置于固定架7上,用螺栓固定;将Y形管放置于Y形管放置架6上;闭合箱体盖子1,打开紫外灯8开关,消毒灭菌5~10min;用拉钩4取掉Y形管的盖子,将外接导管的碘伏帽旋转取下;将Y形管与外接导管连接;打开箱体,将连有Y形管的外接导管从箱体中取出。
步骤2:将患者腹腔内原有的腹膜透析液导出,并将新的腹膜透析液导入腹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亦聪;白亦敏,未经马亦聪;白亦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