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限位保全装置的脚踏车减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8949.1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段华;梁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爱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1609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限位 保全 装置 脚踏车 减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助力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限位保全装置的脚踏车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具有速度快、载重量大的优点,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期望在骑行时能有更舒适的感觉,这就催生了新结构的车架,其结构如图1所示,车架分为前弯梁12和由鞍座套管5及连接梁4构成的后支架,连接前叉的前弯梁端部铰装在后支架的鞍座套管表面,在前弯梁底部安装一弹簧避震器8,该弹簧避震器的端部与后支架的鞍座套管下端部相铰装。前弯梁与后支架之间的铰装结构与弹簧避震器相结合,使前弯梁和后支架之间形成缓冲,车辆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能有效地吸收震动,使驾驶员和乘坐者能更舒适的骑乘。但上述结构存在一个问题,即当弹簧避震器端部与鞍座套管下端部由于某些原因脱开时,会导致前弯梁迅速的向鞍座弯曲,车把会打在驾驶员的身上,造成很大的损害,而且后座乘坐的人员也会向前倾倒,可见,现有的减震机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带有限位保全装置的脚踏车减震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限位保全装置的脚踏车减震机构,包括前弯梁、后支架和弹簧避震器,前弯梁的端部铰装在后支架中鞍座套管的表面,在前弯梁底面水平安装弹簧避震器,该弹簧避震器的端部与鞍座套管的下端部相铰装,其特征在于:前弯梁与鞍座套管表面相铰装的端部制出一与前弯梁随动的顶块,该顶块可摆转并顶紧鞍座套管。
而且,所述前弯梁通过上铰轴铰装在鞍座套管表面所制的轴套内,前弯梁端部所装的顶块可摆转并顶紧在轴套底座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前弯梁端部安装一可随前弯梁摆转的顶块,一旦出现弹簧避震器端部与鞍座套管下端部脱开的情况,顶块随着前弯梁向上摆转,然后顶块顶紧在鞍座套管表面所装轴套的底座上,使前弯梁不会进一步向上摆转,有效的避免了驾驶员受到车把等物的撞击,而且驾驶员和后座乘坐者有充分的时间停车并将车辆移动至路边,非常的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顶块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带有限位保全装置的脚踏车减震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前弯梁12、由鞍座套管5和连接梁4构成的后支架和弹簧避震器8,前弯梁的端部通过上铰轴6铰装在后支架中鞍座套管的表面位于中轴孔9上方的轴套内,在前弯梁底面的吊架14上水平安装弹簧避震器,该弹簧避震器的端部与鞍座套管的下端部通过下铰轴13相铰装,后支架内安装电池2,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前弯梁与鞍座套管表面相铰装的端部制出一与前弯梁随动的顶块10,该顶块可摆转并顶紧鞍座套管。
本实施例中,前弯梁通过上铰轴铰装在鞍座套管表面所制的轴套内,轴套由底座11和侧板15构成,两个侧板对称安装在底座的两侧,两侧板相对的侧面分别连接上铰轴的两端,前弯梁端部所装的顶块可摆转并顶紧在轴套的底座表面。
在顶块与轴套的底座相对的外壁表面制出一凹槽16,该凹槽可以进一步增加顶块与轴套的底座之间的接触面,增加了顶块的顶紧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前弯梁端部安装一可随前弯梁摆转的顶块,一旦出现弹簧避震器端部与鞍座套管下端部脱开的情况,顶块随着前弯梁向上摆转,然后顶块顶紧在鞍座套管表面所装轴套的底座上,使前弯梁不会进一步向上摆转,有效的避免了乘坐在鞍座3上的驾驶员受到车把7等物的撞击,而且驾驶员和后座1的乘坐者有充分的时间停车并将车辆移动至路边,非常的方便、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爱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爱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