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筒施工中防井壁淋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9239.0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厚良;孙家亮;姜军;刘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00 | 分类号: | E21D5/00;E21D5/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筒 施工 井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筒施工中防井壁淋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井立井井筒施工中,防治水的措施有“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其中,井壁淋水控水一般在吊盘上部安设环形截水槽,为使吊盘与井壁之间有安全间隙,保证吊盘安全顺利下移,一般吊盘下方不设截水槽,截水槽下部井壁淋水不能有效截去;当施工需要吊盘上移并穿过上部截水槽,还需将截水槽拆除,这样不仅导致井壁淋水不能有效控制,而且施工工序繁琐。所以,目前井筒施工中的截水槽,不能有效截除井壁淋水,迎头工作面井壁打灰质量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筒施工中防井壁淋水装置,该装置无需反复安装、拆除,且有千斤顶支撑、收缩,安装方便;安设位置距最后一模井壁接茬仅为800mm,能有效截掉上部井壁淋水,保证最后一模混凝土井壁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筒施工中防井壁淋水装置,在所述井筒内壁水平设置C形槽钢,所述槽钢的外壁与井筒内壁之间以圆环形的海绵体填充,在所述C形槽钢的开口处设有千斤顶撑开槽钢以使槽钢的外壁压紧海绵体紧贴于井筒内壁上;
在所述C形槽钢的顶面沿圆周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L形的薄铁皮,相邻两薄铁皮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朝向井筒中央的导水管;
所述C形槽钢还连接有钢丝绳对其悬吊,所述钢丝绳与井筒中悬吊的大模绳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在井筒中通过大模绳、钢丝绳悬吊有水平的C形槽钢作为支撑,在C形槽钢顶面沿圆周方向间隔固定连接L形的薄铁皮作为挡水板,相邻两薄铁皮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朝向井筒中央的导水管,可将上部井壁的淋水导流至工作面。在C形槽钢的外壁与井壁之间填充有圆环形的海绵体,并在C形槽钢的开口处设有千斤顶可将槽钢撑开,使得C形槽钢、海绵体与井壁之间紧密贴合,避免水沿井壁向下流,可有效截住上部井壁淋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筒的横断面图;图2为图1的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C形槽钢,2海绵体,3千斤顶,4薄铁皮,5导水管,6大模绳,7钢丝绳。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本实施例的井筒施工中防井壁淋水装置,是在井筒内壁水平设置C形槽钢1,槽钢的外壁与井筒内壁之间以圆环形的海绵体2填充,在C形槽钢的开口处设有千斤顶3,千斤顶可以撑开槽钢以使槽钢的外壁压紧海绵体紧贴于井筒内壁上。
在C形槽钢的顶面沿圆周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L形的薄铁皮4作为挡水板,相邻两薄铁皮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朝向井筒中央的导水管5。
图2所示,井筒中悬吊有大模绳6,在大模绳上连接有钢丝绳7,钢丝绳7对C形槽钢悬吊支撑。
具体设置中,C形槽钢的加工:所述C形槽钢近似于汽车轮胎被切去一段的形状,可由多段焊接形成,各段L形的薄铁皮可焊接或用螺栓连接在C形槽钢的顶面,多段薄铁皮沿C形槽钢的圆周方向设置,千斤顶横向安置在C形槽钢的开口处。
安装时,每根大模绳6上用两股Ф20mm×1000mm钢丝绳7将C形槽钢悬吊起来,悬吊钢丝绳7与大模绳6采用U型卡连接,C形槽钢悬吊点位于大模绳两侧约300mm。悬吊时调节悬吊钢丝绳7与大模绳6的悬吊点将C形槽钢水平放置。每次混凝土浇筑前,在千斤顶3收缩的状态下,在槽钢与井壁之间充填海绵体2,然后撑开千斤顶3,使井壁、海绵体2、以及C形槽钢外壁密贴,达到截除井壁淋水的目的,并将所截淋水通过L形的薄铁皮之间的导水管5导入工作面;下放大模前,先收缩千斤顶3、去除海绵体2,C形槽钢与井壁留有安全间隙后即可下移。本装置可再次循环使用,非常有效、方便。安设位置距最后一模井壁接茬仅为800mm,能有效截掉上部井壁淋水,保证最后一模混凝土井壁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2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