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抽油杆直燃加热浸泡式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9577.4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2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厚建;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厚建 |
主分类号: | B08B7/04 | 分类号: | B08B7/04;B08B3/10;B08B1/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抽油杆直燃 加热 浸泡 清洗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行业里抽油杆、抽油杆修复中的一种清洗机械装置。
二、背景技术:
针对抽油杆的清洗,许多单位采用锅炉的高压蒸汽把水加热一定温度,在清洗室(箱)内对摆放成垛的抽油杆进行长时间的反复的喷淋,使大部分油污从抽油杆表面脱离,并经过刷洗做进一步清洗。这种模式的设计是在当初油田非常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条件中形成的,已经沿袭了十多年。在这一清洗模式下,能源浪费大,清洗效果差,工人劳动强度高。
有单位对上述清洗方法进行改进,去掉锅炉加热,采用天然气直燃加热喷淋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运行成本,但仍然摆脱不了效果差、低效率、劳动强度大的弊端。
还有单位采用中频电加热的方式清洗抽油杆,但由于这种方式属于局部迅速加热,存在加热和冷却不均问题,容易造成抽油杆弯曲变形,同时对设备的管理和保养要求较高,故障率较高,目前倘不能得以推广。
近年来,又有单位采用无水状态下,通过天然气加燃辐射管对抽油杆进行辐射加热清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该装置清洗现场污染大,箱体密封差,热损失多,需要人工在装置内清污,困难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抽油杆清洗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全密闭、体小紧凑、保温良好、节能环保、功用齐全、性能可靠的抽油杆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技术方案是:
封闭式抽油杆直燃加热浸泡式清洗装置,由主体箱(1)、副体箱(2)、控制箱(3)组成,其中抽油杆副体箱(2)里端进,在主体箱(1)里旋转绕行,在副体箱(2)里端出,其特征在于:
a、主体箱(1)由箱体、传输机构、间歇步进式机构、急停刹车机构、天然气直燃加热机构、清污机构和清油机构组成,其中箱体由主体箱箱盖(4)、上体箱(5)、下体箱(6)构成,为金属钢架结构,呈长方形,填充保温层,保温层外加设防护板;
所述的主体箱箱盖(4)一侧固定在上体箱(5)上,通过气缸(7)开启关闭;
所述的上体箱(5)由上体箱内框(8)和上体箱外框(9)构成,为金属钢架结构,其中上体箱外框(9)呈长方形,在其上端的支架上设有吊钩(10),其中上体箱内框(8)由横梁(11)、纵梁(12)构成倒梯形支架,所述的横梁(11)由两个上、下平行的梁组成,所述的纵梁(12)由左、右两个一直、一斜的梁组成,其靠内侧上设有交叉加强筋(13);
所述的下体箱(6)由下体箱内框(14)和下体箱外框(15)构成,其中下体箱外框(15)为金属钢架结构,呈长方形,其中下体箱内框(14)由金属板拼接而成,四周向内凹,呈半圆长锅底结构;
b、副体箱(2)由箱体、传输机构和环喷清洗机构组成,其中箱体由副体箱箱盖(16)和副体箱箱体(17)构成,为金属钢架结构,呈长方形,填充保温层,保温层外加设防护板;其中所述的副体箱箱盖(16)通过气缸(18)开启、关闭;
c、控制箱(3)由仪表组件(19)、PLC逻辑控制模块(20)、温控仪(21)构成。
所述的传输机构由支撑架(22)、进料单滚轮(23)、上料翻板(24)、上料架(25)、出料单滚轮(26)、下料翻板(27)、下料架(28)和电机(29)组成,其中:
副体箱箱体(17)的前壁上开有上、下对齐的两个圆孔,上面的进料孔(30)对准上支撑架(22)上的单臂悬挂进料单滚轮(23),在进料单滚轮(23)一侧还设置有上料翻板(24),上料翻板(24)的上表面朝向进料单滚轮(23)倾斜,上料翻板(24)与拉杆(31)连接,拉杆(31)与动力装置连接,上料架(25)设置在进料单滚轮(23)与上料翻板(24)之间,与副体箱箱体(17)底面呈斜角;
下面的出料孔(33)对准下支撑架(22)上的单臂悬挂出料单滚轮(26),在出料单滚轮(26)一侧还设置有设有下料翻板(27),下料翻板(27)的上表面朝向出料单滚轮(26)倾斜,下料架(28)设置在出料单滚轮(26)与U形导轨(41)之间,与副体箱箱体(17)底面呈斜角;电机(29)和轴承座在箱体侧壁的外面。
所述的间歇步进式机构由旋转杆(34)、主驱动大齿盘(35)、被动大转盘(36)、支撑轮(37)、链轮(38)、传动链条(39)、挂钩(40)、导轨(41)和压轮(42)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厚建,未经魏厚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
- 下一篇:自动型120孔微板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