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重船人字架后拉杆与船体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9737.5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8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楠;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6 | 分类号: | B63B2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逸良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船 人字架后 拉杆 船体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起重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起重船人字架的后拉杆与船体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拔杆式起重船的人字架后拉杆主要承受由起重机臂架及所吊重物产生的拉力,其次承受由于船舶横摇产生的较小的横向载荷。一般的起重船的人字架后拉杆座与船体的连接比较常见的是采用铰轴形式连接,这种连接形势的结构受力主要通过铰轴及铰座腹板来承受(剪切应力),对铰轴的材料、加工精度要求均比较高,而且人字架安装时的精度控制也比较高;且采取上述连接方式时为了减小连接销轴的长度,通常铰座的腹板之间的间距一般都尽可能小,如此一来,既增加了底座在船体内加强的施工难度,又减弱了底座的抗横向载荷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起重船人字架后拉杆与船体的固定结构,解决了常规的船用钢材不能承受较大拉应力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起重船人字架后拉杆与船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平行设置于甲板上的纵向肘板,起重船人字架后拉杆的筒体插入纵向肘板,所述纵向肘板穿过甲板板。
进一步,两平行肘板之间设置有一块于与两纵向肘板垂直的起加强作用的横向肘板。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将人字架后拉杆通过插入船体内部的纵向大肘板与船体连为一体,省去了铰轴形式中的销轴等涉及到需要进行机加工的零件;而且由于没有了销轴的限制,拉杆在与船体连接处的截面可以保持不变,其抗横向载荷的能力也没有减弱。
附图说明
图1是横向肘板与后拉杆筒体、纵向肘板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纵向肘板与后拉杆筒体、横向肘板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8000吨起重船人字架后拉杆与船体的固定结构,后拉杆筒体的直径约为3200mm,考虑到后拉杆筒体3的直径比较大,本实施例采用两块互相平行,间距1600mm的纵向肘板2以及一块插入两纵向肘板之间并与之垂直的横向肘板1进行加强,起重船人字架后拉杆筒体3插入纵向肘板2和横向肘板1,后拉杆筒体3、横向肘板1、纵向肘板2、甲板板4之间之间的连接处均通过焊接而固定在一起,为保证人字架后拉杆的力的有效传递,对后拉杆与甲板连接处的一定范围内的焊缝的焊接质量要求比一般焊缝要高,在这些关键部位的焊缝按要求须全部熔透,且须100%无损探伤。
在本实用新型中,纵向肘板穿过甲板板,而筒体本身以及横向加强肘板则无须穿过甲板板,只需在甲板反面的相应位置进行加强即可。这样考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现场的施工难度,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与常规的铰轴连接形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连接装置,节省了铰轴连接形式中的销轴等涉及到需要进行机加工的零件,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