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9769.5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6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端子 具有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指一种具有良好导电和机械性能的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设备中的组件与组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运用,进行电气连接和讯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组件,目前,电连接器领域最为明显的趋势之一则是伴随其下游商品的小型化而进行的瘦身运动。在此大背景之下,既满足薄形化要求同时又能提供良好机械和电学性能的导电端子的设计要求和难度亦不断加大。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电端子,以克服所述导电端子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电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导电端子,由金属导体一体制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及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弹性臂,固持部与弹性臂经过一弯折部相连,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弹性臂自由末端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具有披覆于所述接触部和弯折部上的石墨烯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平行的安装面和配合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经由一弯折部舆固持部相连且以弯折部为支点作弹压摆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弹性臂自由末端的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具有披覆于所述接触部和弯折部上的石墨烯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导电端子上披覆有位于接触部和弯折部上的超薄石墨烯层,在满足薄形化要求的基础上,一次披覆即可完成对其不同位置机械和电学性能的增强,也避免了多次披覆对导电端子可能造成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和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平行的安装面11和配合面1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22、自固持部22一端延伸并显露于安装面11上的脚部21以及自固持部21另一端延伸出的弹性臂24,所述固持部22与弹性臂24经过一弯折部23相连,所述弹性臂24以弯折部23为根部作弹压摆动,弹性臂24的自由末端凸伸出配合面13。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导电端子2由金属导体一体冲制成扁平条状,所述弹性臂24进一步包括与弯折部23相连的连接部241和位于连接部241自由末端的弧形接触部242。即,所述脚部21、固持部22、弯折部23、弹性臂24(依次包括连接部241及接触部242)首尾相连形成导电端子2的整体架构。所述接触部242具有背离配合面13的接触面243。所述弯折部23具有呈弧形的外折面231,该连接部241的宽度自弯折部23一端向接触部242一端逐渐减小以利位于自由末端的接触部23更好地弹性变形。
请特别参阅图4,所述导电端子2还具有通过化学沉积法披覆于弯折部23和接触部242上的石墨烯层25。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石墨烯的特性,石墨烯(Graphene)与石墨、金刚石、碳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还非常牢固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同时具有高杨氏系数(~1100GPa)、高断裂强度(125GPa)、高导热系数(~5000W/m-K)、高电子迁移率(~200000cm2/V-s)及高比表面积(2630m2/g)等优良性能,可大为提升导体的机械与电气特性。藉由上述特性,本创作连接部241披覆有石墨烯层25,且与接触部242及弯折部23的石墨烯层25呈连续分布,即所述导电端子通过一次制程便可将石墨烯层25披覆至弯折部23、连接部241及接触部242上,同时满足弯折部23的抗高应力性能和接触部242的高导电性能;且由于其超薄特性,使得导电端子2披覆后仍然保持细薄,进而后续组装完成的电连接器具备高密度的端子排布。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7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