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9841.4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君;陶东波;鲁永生;白韶军;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095 | 分类号: | B23K9/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 电流密度 分布 压力 联合 测试 装置 | ||
1.一种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34),定位在工作台(34)上的支撑柱(5),固定在支撑柱(5)上的丝杠导轨滑块机构(3),与丝杠连接的电机(2),连接板(4),通过连接板(4)固定在滑块上的焊枪(1),固定在工作台(34)上的三维调整机构(38),固定在三维调整机构(38)上的绝缘支撑板(36),放置在绝缘支撑板(36)上的右阳极板(37),位于工作台(34)上的测力传感器(25),放置在测力传感器(25)上的绝缘支撑架(27)和左阳极板(26),固定在工作台(34)上的绝缘座I(21)、绝缘座II(23)、绝缘座III(31),固定在绝缘座I(21)上的铝支撑板I(20)、固定在铝支撑板I(20)上的铝连接板I(19)、与铝连接板I(19)相连的乳胶管I(22)、与乳胶管I(22)相连的铜管I(24);固定在绝缘座II(23)上的铝支撑板II(9)、固定在铝支撑板II(9)上的铝连接板II(8)、与铝连接板II(8)相连的乳胶管II(7)、与乳胶管II(7)相连的铜管II(6);固定在绝缘座III(31)上的铝支撑板III(32)、固定在铝支撑板III(32)上的铝连接板III(30)、与铝连接板III(30)相连的乳胶管III(29)和乳胶管IV(33)、与乳胶管III(29)相连的铜管III(28)、与乳胶管IV(33)相连的铜管IV(35);安装在工作台(34)上的玻璃防护罩(39);以及电流采集模块(10),电机控制器(11),工控机(12),氩气瓶(13),焊接电源(14),水箱(15),恒流冷却装置(16),地线I(17),地线II(18);其中铝支撑板I(20)和铝支撑板III(32)都与地线I(17)连接,铝支撑板II(9)与地线II(18)连接,地线I(17)、地线II(18)、氩气瓶(13)、水箱(15)都接到焊接电源(14);测力传感器(25)经串口光电隔离器、串行线与工控机(12)相连,电流采集模块(10)和电机控制器(11)都与工控机(12)连接;恒流冷却装置(16)与铝连接板I(19)相连,经乳胶管I(22)、铜管I(24)、左阳极板(26)、铜管III(28)、乳胶管III(29)、铝连接板III(30)、乳胶管IV(33)、铜管IV(35)、右阳极板(37)、铜管II(6)、乳胶管II(7)、铝连接板II(8)接回恒流冷却装置(16),其中铜管、乳胶管、铝连接板和左阳极板(26)、右阳极板(37)上的孔径均相等,左阳极(26)、右阳极板(37)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减少乳胶管对电弧力测量的影响,乳胶管I(22)、乳胶管III(29)为螺旋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乳胶管I(22)、乳胶管III(29)、乳胶管II(7)内布有软铜丝且两端被压紧,冷却水流过,构成水中电缆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右阳极板(37)左侧面喷涂0.1mm厚的陶瓷,该陶瓷左侧面距左阳极板右侧面的距离为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流采集模块(10)采集流过左阳极板(26)的电流,即采集穿过电流采集模块(10)的地线I(17)的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流密度分布和电弧压力分布联合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测力传感器(25)采用精密电子天平,测量左阳极板(26)所受的电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8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氯化银在环氧烷生产中的银催化剂上的产生的方法
- 下一篇:多晶陶瓷正牙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