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螺旋桨缠绕的新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0170.9 | 申请日: | 201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尤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5/07 | 分类号: | B63H5/07;B63H2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桨 缠绕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的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防螺旋桨缠绕的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船舶的在航行过程中,由于螺旋桨防护罩通常是用钢板卷制成两个半圆的弧形焊在尾轴毂上的。该结构的缺点是:由于板工制作的的精确度难以达到精确的要求,而且螺旋桨轴毂大端外径一般都没有经过机械加工,装配后的防护罩与螺旋桨桨毂之间隙无法削减至最小值,故在使用过程中,一些较小的绳子仍会从该间隙进入,缠绕至尾轴的后油封密封处,使油封损坏而引起尾轴系漏油等诸多的问题出现。因此,克服船舶在行驶过程中会被一些小绳子等缠绕的问题,已是船舶制造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结构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加长油封座的长度,且经过机械加工后的一种防螺旋桨缠绕的新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螺旋桨缠绕的新型结构,其特征是:有一根船尾轴,船尾轴上连接配合有一个后端带有凹形台肩的后油封座,船尾轴的尾部连接配合有螺旋桨,螺施桨与后油封座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3~0.7mm。
所述的船尾轴为现有公知常用的结构。
所述的后油封座是在原后油封座基础上将其加长3~6mm,并将后端部加工成带凹的台肩。
工作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后油封座的长度适当加长,并将后端部设计成带凹形的台肩,凹陷处和螺旋桨桨毂的前端都经过车床的加工且相互配合,配合处只留0.5mm左右的间隙,这样,装配后的防护罩与螺旋桨桨毂之间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缠绕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稳定可靠,是当今高效的防螺旋桨缠绕的新型结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尾轴,2后油封座,3螺旋桨。
图中箭头表示,后油封座与螺旋桨之间配合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视图,有一根船尾轴1,船尾轴1上连接配合有一个后端带有凹形台肩的后油封座2,船尾轴1的尾部连接配合有螺旋桨3,螺施桨3与后油封座2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01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的液压油试验车
- 下一篇:轮胎自补液注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