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毫米级与次毫米级铜粒的制造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0582.2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2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又悦(苏州)电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 级铜粒 制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颗粒制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毫米级与次毫米级铜粒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铜乃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原料,亦是目前电子业最主要运用的原料,而铜粒之尺寸一般由小到大可分为纳米级、微米级与毫米级三种等级,其中毫米级尺寸的铜粒虽不如纳米与微米等级被广泛讨论,但由于其溶解速率相较于铜板迅速,且价格相较纳米与微米等级的产品低廉颇多,故许多电镀与铜箔业者,选择毫米铜作为其稳定的铜离子来源。
当今业界毫米与次毫米级的铜粒的制造系统主要包括破碎设备、研磨设备和筛分设备组成,对铜块进行机械破碎然后进行研磨、筛分等步骤,得到铜粒,但破碎、研磨等步骤需要耗费大量能量,且容易有污染物质掺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节省能源,无产品污染且能大量生产的毫米与次毫米级铜粒制造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毫米级与次毫米级铜粒的制造系统,该系统包括溶解原料铜的高温熔炉,与高温熔炉铜液出口处的铜液渠道连通的用以暂存高温铜液的烧盘,与烧盘铜液出口处的铜液渠道连通的用以分流铜液的陶瓷模,设在陶瓷模出口下的冷却桶,冷却桶产品出口处设有输送带,输送带另一头接筛选机。
所述的冷却桶的废水出口接通至过滤器,过滤器的水出口处接入冷却水池,冷却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泵和管路连通冷却桶的进水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经济效益显著,采用本系统克服了传统制粒过程中机械破碎、研磨的高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发明相对于已有技术,对设备的投入降低,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2、铜粒纯度高,已有技术在机械破碎、研磨过程中,容易有污染物质掺入,本系统通过高温铜水在纯净的冷却水中结晶析出形成铜粒,保证了铜粒的高纯度。
3、环保效果好,本系统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滤处理后循环利用,过滤出来的杂质也得到有效回收,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陶瓷模模具部分的俯视图。
其中:1、高温熔炉,2、铜液渠道,3、烧盘,4、陶瓷模,5、冷却桶,6、输送带,7、筛选机,8、过滤器,9、冷却池,41、陶瓷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溶解原料铜的高温熔炉(1),该高温熔炉输出的高温铜液温度在1150℃~1250℃之间。高温铜液通过高温熔炉铜液出口处的铜液渠道(2)输送至用以暂存高温铜液的烧盘(3)。
烧盘中的铜液经烧盘出口处的铜液渠道输送至用以分流铜液的陶瓷模(4)。该陶瓷模采用陶瓷和氧化铝混合制成,陶瓷模把粗流高温铜水分流成多道细流。陶瓷模具上均匀的分布有垂直贯通的陶瓷管(41),陶瓷管的直径为3.8~4.2mm,陶瓷模内设有加热器,用以将铜水温度始终保持在1100℃~1200℃范围内。
设在陶瓷模出口下的冷却桶(5),高温铜水在冷却桶中冷却结晶析出形成铜粒,冷却桶产品出口处设有输送带(6),输送带另一头接震动筛选机(7),该震动筛选机将不同粒径之毫米与次毫米级铜粒进行分级,即可得到符合不同需求之毫米与次毫米级铜粒产品。
所述的冷却桶(5)的废水出口接通有过滤器(8),过滤器的水出口接通有冷却水池(9),冷却水池通过泵将冷却后的水再输入冷却桶的进水管路,由冷却桶循环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又悦(苏州)电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又悦(苏州)电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0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饰板热铆治具
- 下一篇:大直径筒体连接口拉伸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