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1742.5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4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力 智能 调配 供电系统 | ||
1.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由调控系统模块(1)、MPPT与充电模块(2)、蓄电池组(3)、逆变器模块(4)、AC/DC转换模块(5)、电力热转换控制电路(6)、新能源电力(7)、用户负载端口组(8)、通信端口(12)以及阈值电路(91)和阈值电路(92)、电控开关(101)、电控开关(102)、电控开关(103)、电控开关(104)、电控开关(105)和电表1(111)及电表2(112)组成;其特征是调控系统模块(1)与电力热转换控制电路(6)、通信端口(12)及电控开关(101)、电控开关(102)、电控开关(103)、电控开关(104)、电控开关(105)相连,新能源电力(7)通过电控开关(101)连接MPPT与充电模块(2),通过电控开关(102)连接逆变器模块(4),MPPT与充电模块(2)与蓄电池组(3)相连,蓄电池组(3)通过阈值电路(91)连接MPPT与充电模块(2)并通过电控开关(103)与(4)相连还经阈值电路(92)与逆变器模块(4)相连接,逆变器模块(4)与电力热转换控制电路(6)相连并通过电控开关(104)与电表2(112)相连,AC/DC转换模块(5)与MPPT与充电模块(2)相连接,电力热转换控制电路(6)连接AC/DC转换模块(5)及连接用户负载端口组(8),并通过电控开关(105)连接电表1(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其调控系统模块(1)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电路(11)、电源(12)、时钟(13)、存储器(14)、I/O驱动与开关控制电路(15)、人工操控与显示驱动电路(16)、通信端口(18)以及总线电路(17)、其特征是嵌入式微处理器电路(11)通过总线电路(17)与时钟(13)、存储器(14)、I/O驱动与开关控制电路(15)、人工操控与显示驱动电路(16)及通信端口(18)相连,嵌入式微处理器电路(11)还与电源(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其调控系统模块(1)其特征还在于通信端口(18)至少设有双向通信的标准通信端口两个,其中一个连接系统内部通信接口,另一个连接系统外部通信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其电力热转换控制电路(6)由微处理器电路(61)、电源(62)、时钟(63)、存储器(64)、中断电路(65)、I/O驱动电路(66)、模数转换电路(67)、通信端口(68)、总线电路(69)以及电力信号比较与电力线转换电路(601)、电力线端口组(602)和电性能参数采样电路(603)组成,其特征是微处理器电路(61)与电源(62)相连,并通过总线电路(69)与时钟(63)、存储器(64)、中断电路(65)、I/O驱动电路(66)、模数转换电路(67)、通信端口(68)相连,I/O驱动电路(66)与电力信号比较与电力线转换电路(601)相连,电力信号比较与电力线转换电路(601)连接电力线端口组(602),模数转换电路(67)与电性能参数采样电路(603)相连接,其特征还在于电力线端口组(602)具有多对电力线输入输出端口,通过内置阈值电路连通相应电力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其用户负载端口组(8)的特征是具有至少两路供电输入端口和多路负载连接端口,每路供电输入端口与部分或全部的负载连接端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力与网电智能调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新能源电力(7)和网电均通过电力热转换控制电路(6)与用户负载端口组(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174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