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刹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2453.7 | 申请日: | 201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于明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F16D65/5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使用到刹车装置,久而久之,会造成制车装置的磨损,而刹车装置的磨损主要是刹车片的磨损,磨损后的刹车片与刹车毂之间的间隙距离变大,会导致刹车时出现偏刹或者拖刹的情况,降低了刹车的有效性,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防止出现偏刹或拖刹等情况的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刹车装置,包括有刹车安装座,在所述的刹车安装座上套设有刹车底板,在刹车安装座上分别铰接有左、右刹车蹄,在左、右刹车蹄上相应设置有刹车片,所述左、右刹车蹄的另一端连接有油缸,在左、右刹车蹄中部之间设置有拉紧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右刹车蹄与刹车安装座之间相应设置有可保持刹车片与刹车毂之间间隙距离的调整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装置包括有套筒和套设于套筒内的活动杆,在套筒的两侧边相应地设置有对开的斜口孔,在两侧边的斜口孔中设有使活动杆只能沿套筒向外滑动的销轴,在套筒内设置有使销轴往里拉的弹簧,所述活动杆的上表面与销轴接触,所述的套筒通过镙钉连接在刹车安装座上,在活动杆的的尾端设有条形孔,在左、右刹车蹄上相应设有销钉,所述销钉置于条形孔中并可在条形孔中来回滑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口孔为沿活动杆向外移动方向由下至上倾斜的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刹车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整装置,当刹车片出现磨损的情况,与刹车毂之间的距离增大时,调整装置中的活动杆向外拉伸调整刹车片与刹车毂之间的距离,使刹车片与刹车毂始终保持原有的间隙,结构简单,保证了刹车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放大图;
图6为刹车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刹车装置,包括有刹车安装座1,在所述的刹车安装座1上套设有刹车底板2,在刹车安装座1上分别铰接有左、右刹车蹄31、32,在左、右刹车蹄31、32上设置有刹车片4,所述左、右刹车蹄31、3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油缸5,在左、右刹车蹄31、32之间设置有拉紧弹簧6,所述的刹左、右刹车蹄31、32与刹车安装座1相应设置有可保持刹车片4与刹车毂7之间间隙距离的调整装置8。
所述的调整装置8包括有套筒81和套设于套筒81内的活动杆82,在套筒81的两侧边相应地设置有对开的斜口孔811,在两侧边的斜口孔811中设有使活动杆82只能沿套筒81向外滑动的销轴812,在套筒81内设有将销轴812往里拉的弹簧813,所述的活动杆82的一端设置有限制其移动范围的条形孔821,条形孔821能保持刹车片4与刹车毂7之间的间隙,所述活动杆82的上表面与销轴812接触。
所述的斜口孔811为沿活动杆82向外移动方向由下至上倾斜的孔。
刹车时,油缸5动作,油缸杆往外伸使左、右刹车蹄31、32绕着铰接在刹车安装座1上的铰接点旋转,刹车片4向外张开并接触压紧刹车毂7,实现刹车作用。此时,由于左、右刹车蹄31、32往外张,销钉822就会置于条形孔821的B端。松开刹车时,油缸5不动作,在拉紧弹簧6的作用下,刹车片4回复原位,此时,由于左、右刹车蹄31、32往回缩,销钉就会置于条形孔821的A端。从而使刹车片4与刹车毂7之间的距离等于销钉822在条形孔821中移动的距离。
当刹车片4磨损变薄后,刹车片4就会与刹车毂7的距离变大,油缸杆就要伸出更长的距离才能刹车,则左、右刹车蹄31、32就会带动活动杆82往外拉,此时,销钉822就会置于条形孔821的B端。松开刹车后,在拉紧弹簧6的作用下,左、右刹车蹄31、32往回收,但是,由于调整装置8的活动杆82只能往外伸长,而不能往回缩,此时,销钉822就会置于条形孔821的A端,从而使刹车片4与刹车毂7之间的距离等于销钉822在条形孔821中移动的距离。
通过调整装置8的调节,使刹车片4与刹车毂7之间始终保持原有的间隙,保证了刹车的有效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于明,未经孙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2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