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巷道压力转移支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2909.X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7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籍小平;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籍小平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印贵 |
地址: | 030022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巷道 压力 转移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炭矿井用支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巷道压力转移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各种巷道都存在矿压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因此人们常采用锚杆、锚索、锚棚联合支护等装置来支护巷道,但是人们常常将锚杆和锚索垂直打入巷道的顶部,这样锚索与巷道顶部的重量都垂直压在巷道上方,继而传承到两帮和底部,时间长了,产生的矿压就会向同一方向垂直下压,此时锚索所起的只是暂缓压力的作用,而锚杆支护这个组合梁也会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受到破坏,巷道在受压下出现断面萎缩甚至滚帮冒顶底鼓。为了继续开采,人们不得不重新劈帮、拉底、挑顶、修整巷道,既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投入,也耽误了时间,影响了生产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煤矿开采中矿压使巷道容易断面萎缩、滚帮冒顶底鼓和重新劈帮、拉底、挑顶、修整巷道,成本高、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巷道支护时间长、避免重复投入的井下巷道压力转移支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井下巷道压力转移支护装置,包括巷道、设置在巷道顶部的钢筋网和两帮的铁丝网、顶锚索、帮锚索、底锚索和锚杆,其中:还包括钢性锚索梁,所述的顶锚索呈35~45°设置在巷道的顶部,底锚索10呈35~45°设置在巷道的底部,帮锚索呈65~75°设置在巷道的两帮上;其中所述的顶锚索、底锚索和帮锚索通过锁具固定在巷道上,并在锁具和巷道之间设置有钢垫;所述的锚杆设置在巷道的顶部和两帮上;所述的钢性锚索梁设置在巷道1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的钢垫为楔式三角钢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巷道,如倒梯形、正梯形、拱形、圆形等。将顶锚索和帮锚索以一定的角度设置在巷道上,按照力的分解,顶部相当一部分的重量就会转移到两帮上,在帮锚索的配合下,减轻了顶部和两帮对巷道的压力,缓解了巷道的负荷,底锚索有效控制了由顶压传承给底部引起的底鼓,同时每个锚索的下方都采用锁具固定,并在巷道和锁具之间设置楔式三角钢垫,确保锚索的支护角度和强度,有效延长了巷道的支护时间,减少了巷道的重整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井下巷道压力转移支护装置,包括巷道1、设置在巷道1顶部的钢筋网2和两帮的铁丝网3、顶锚索4、帮锚索5、底锚索10和锚杆6,其中:还包括钢性锚索梁9,所述的顶锚索4呈35~45°设置在巷道1的顶部,底锚索10呈35~45°设置在巷道1的底部,帮锚索5呈65~75°设置在巷道1的两帮上;其中所述的顶锚索4和底锚索10通过两个锁具固定在巷道1上,帮锚索5通过一个锁具7固定在巷道1上,并在锁具7和巷道1之间设置有楔式三角钢垫8;所述的锚杆6设置在巷道1的顶部和两帮上;所述的钢性锚索梁9设置在巷道1的顶部和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籍小平,未经籍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29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多功能牙刷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