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喷漆新型水帘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3330.5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枝奉;陈翔;连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5/12 | 分类号: | B05B15/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喷漆 新型 水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路板喷漆新型水帘柜,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路板加工用的喷漆装置类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路板喷漆用的三面环水水帘为斜面结构的喷漆水帘柜。
背景技术
电子线路板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喷漆工序,目前,电路板喷漆时常常采用风管排风气干式的喷漆装置,在使用含有溶剂的快干漆(比如恒昌涂料(惠阳)有限公司的8562A)时,由于漆雾在风管的气流作用下迅速干燥而使溶剂挥发,致使漆雾快速转变成漆粉而积聚在风管口以及风管里面,象结霜一样形成松散的凝结物,当这种凝结物聚集达到一定数量,在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自燃现象,甚至引起火灾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消除上述安全隐患,必须寻找到安全可靠的喷漆装置,喷漆水帘柜装置是解决漆粉凝结物自燃的替代装置,并且目前市场上没出现上述结构的喷漆水帘柜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电路板喷漆新型水帘柜,该水帘柜采用三面环水的水幕帘,使得漆雾彻底水化,其凝结物水化后消除了细密的气室而形成致密的灌水结构,彻底消除了漆粉凝结物自燃的危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路板喷漆新型水帘柜,包括:
一柜体,其前面开口为作业口,柜体的作业口内为作业空腔,柜体的作业空腔下面为储水区,柜体后面壁设有抽风口;
所述的柜体内作业空腔、抽风口及两者之间的风洞形成气流通道,上述作业空腔的三个侧壁为沿水流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三面环水水幕帘壁构造。
进一步,所述的三面环水水幕帘壁分别为正面、左面、右面水幕帘壁,三面水幕帘壁分别为斜直平面,并且各平面底部向储水区中间收拢。
进一步,所述的正面水幕帘壁正对着柜体的作业口,该水幕帘壁将柜体分隔为前、后两空腔,并在其下部设有一个通风的开口,该开口与底部储水区的水面形成一个风洞。
进一步,所述的正面水幕帘壁中间部位设有一个可方便拆挂的门,当拆除该门时,很容易清理背面以及风洞内的残留的漆水化凝结块,当挂上该门时,又恢复到可作业状态。
进一步,所述的水帘柜的顶部设有水箱,位于作业空腔的上面,该水箱出水槽口分别对着作业空腔的正面、左面、右面水幕帘壁顶端,所述的水箱为阶梯构造的水槽。
进一步,所述的水箱出水槽口为锯齿式削波槽口,水箱内相邻阶梯之间溢出口同样是锯齿式削波槽口,阶梯构造的水槽为三层,出水时分别将平稳水流打向正面、左面、右面的水幕帘壁。
进一步,所述的水箱出水槽口向各水幕帘壁延伸为斜面结构,该斜面形成出水水沿,目的是防止水流反流到该水箱底面并朝内滴水。
进一步,所述的正面水幕帘壁后面设有一水箱,其流水的水瀑形成第二道漆雾的水化瀑布帘,使得漆雾更好的水化和凝结。
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三面环水的斜直平面水幕帘结构,斜直的平面水帘使得水流更加均匀平稳,这不同于垂直平面结构的水帘或者圆柱面的水帘,实际应用表明该结构水幕效果良好,漆雾水化结块良好,喷漆的水化凝结物清理容易,三面环水的水幕帘在连续每日10小时作业使用一个月都很干净,已解决了现有喷漆工序中安全生产的问题,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电路板喷漆新型水帘柜,包括柜体1,其前面开口为作业口,柜体的作业口内为作业空腔12,柜体的作业空腔下面为储水区10,柜体后面壁设有抽风口11;所述的柜体内作业空腔12、抽风口11及两者之间的风洞2形成气流通道,上述作业空腔的三个侧壁为沿水流方向口径逐渐缩小的三面环水水幕帘壁构造。上述的三面环水水幕帘壁分别为正面、左面、右面水幕帘壁3、4、5,三面水幕帘壁分别为斜直平面,并且各平面底部向储水区中间收拢。其中正面水幕帘壁3正对着柜体的作业口,该水幕帘壁将柜体分隔为前、后两空腔,并在其下部设有一个通风的开口,该开口与底部储水区的水面形成一个风洞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3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菜菌核病菌核培育器
- 下一篇:旋流器过流构件表面耐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