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端侧面具有单输入轴和双输出轴的减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3792.7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3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陶定新;胡占奎;马淑萍;张利军;李平;李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F16H57/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面 具有 输入 输出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机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高压辊磨粉煤成型机的一种同端侧面具有单输入轴和双输出轴的减速机。
背景技术
高压辊磨粉煤成型机是一种基于层压粉碎成型原理开发的新型、高效、节能成型设备。工作时,物料经给料装置并借料柱重力进入由定辊和动辊构成的两辊子间成型腔内并被连续带入辊间,物料被迫接受辊面的直接压力,同时向相旋转的两辊子也将成型腔内的物料压实,最终产品成所需要的形状排出。
驱动高压辊磨粉煤成型机工作的传动装置原先采用两台电机分别驱动两套悬挂安装的行星齿轮传动从而来驱动辊磨的定辊和动辊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动辊的行星传动装置偶尔有振动大、易跳停和损坏轴承等零件的现象存在,而且还存在两台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同步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同端侧面具有单输入轴和双输出轴的减速机,该减速机采用在箱体的同一侧面即设置有单输入轴又设置有双输出轴,相互间由四级平行轴构成传动系统,运行平稳,振动减少,不易损坏轴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端侧面具有单输入轴和双输出轴的减速机包括输入齿轮轴、一级大齿轮、二级齿轮轴、二级大齿轮、三级齿轮轴、三级大齿轮、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长输出轴、短输出轴和箱体,箱体包含箱盖和箱座。
输入齿轮轴通过其两端配置的轴承被安装在箱体一侧的轴承座内,输入齿轮轴上配置斜齿轮,该斜齿轮与一级大齿轮啮合;二级齿轮轴通过其两端配置的轴承被安装在靠近输入齿轮轴的箱体轴承座内,二级齿轮轴上也配置有斜齿轮,该斜齿轮与二级大齿轮啮合,在二级齿轮轴上配置一级大齿轮;三级齿轮轴通过其两端配置的轴承被安装在靠近二级齿轮轴的箱体轴承座内,三级齿轮轴上同样也配置有斜齿轮,该斜齿轮与三级大齿轮啮合,在三级齿轮轴上配置二级大齿轮;长输出轴通过其两端配置的轴承被安装在靠近三级齿轮轴的箱体轴承座内,长输出轴上配置有三级大齿轮和第一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的齿数、模数和齿宽相等但齿向相反;短输出轴通过其两端配置的轴承被安装在靠近长输出轴或是箱体另一侧的轴承座内,在短输出轴上配置第二输出齿轮。
上述输入齿轮轴的输入轴端和长输出轴的输出轴端以及短输出轴的输出轴端在箱体外均处于同端侧面,换句话说在箱体的同端侧面同时配置着输入齿轮轴的单输入轴端、长输出轴的输出轴端和短输出轴的输出轴端。
上述输入齿轮轴、二级齿轮轴、三级齿轮轴、长输出轴和短输出轴在箱体内的安装轴线相互平行。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传递平稳、安全可靠、使用维护方便:
2、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的齿数、模数和齿宽相等但齿向相反,即按1比1的分齿传动形式进行双输出,可以实现一台电动机的驱动方式,不仅实现了功率分流,而且解决了两台电机驱动由于转速差造成的不同步、均载型不好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采用落地安装方式,解决了由悬挂安装所造成的稳定性差、振动大、易跳停等不利因素,克服了由于振动大而易损坏轴承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输入齿轮轴;2-一级大齿轮;3-二级齿轮轴;4-二级大齿轮;5-三级齿轮轴;6-三级大齿轮;7-第一输出齿轮;8-第二输出齿轮;;9-长输出轴;10-短输出轴;11-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同端侧面具有单输入轴和双输出轴的减速机包括输入齿轮轴1、一级大齿轮2、二级齿轮轴3、二级大齿轮4、三级齿轮轴5、三级大齿轮6、第一输出齿轮7、第二输出齿轮8、长输出轴9、短输出轴10和箱体11,箱体11包含箱盖和箱座。
本实用新型的联接方式大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3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