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砂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3805.0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贾屹海;陈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组合式砂基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城市污水的处理技术一般采用通过特定的污水收集管线将城市排放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在多个沉淀池中进行一级处理、二级生化处理以及污泥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此种处理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絮凝剂,以及长距离的污水收集管线,并且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因此,依靠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的办法较为适合于城市污水的宏观整体处理,对于个别生活社区以及小范围的污水处理并不实用。
目前,针对小型及小范围的污水处理需求,一般可以采用多级砂基过滤的办法代替使用化学絮凝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砂石作为过滤材料,将污水中含有的颗粒物、悬浮物、微生物、氮、磷、金属以及其他不能从砂基层中渗过的物质分别截流于不同空隙的砂床的表面或内部,其中小部分氮、磷、重金属通过生长在沙砾表面的微生物新陈代谢进行去除,大部分氮、磷、重金属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而去除,经砂床过滤渗透下去的水体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中国专利CN2756295Y公开了一种下流式深度型砂滤器,所述砂滤器包括过滤层和集水区,所述过滤层由多个承托有不同粒径砂子的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上分布有过水孔,砂子颗粒的粒径自上往下逐渐减小,于最小粒径的砂子下面设置有收集层,所述收集层由颗粒大小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的砂子组成,且收集层最上部的砂子颗粒的粒径大于过滤层最下部的砂子颗粒的粒径。该专利在所述过滤层的底部设置了由多层砂子组成的收集层,取代了原过滤层各层砂石下部的隔板,避免了由于下层颗粒粒径过小而阻塞过水孔的问题,收集层的设置可以延长再生间隔并延长有效工作寿命;而且该砂滤器可以根据所需过滤的污水被污染情况,灵活选定所需设置的过滤层数,使用简单方便。然而,该专利所述的砂滤器采用隔板承托并隔离各层过滤砂子,经各层过滤后的水体通过分布于所述隔板上的过水孔流向下一层过滤砂层,要求各层隔板的过水孔的尺寸应小于所承托的砂子的颗粒尺寸,因此砂子很容易阻塞隔板的过水孔导致污水下流的速度减慢甚至堵塞,该专利所设置的收集层正是针对最下层的隔板易堵塞而设置的,但却依然没有解决过滤层上层各隔板堵塞的问题;另外由于该砂滤器为整体结构存在着使用过程中拆卸及检修更换不方便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则需要整体更换,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提升了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多层砂滤装置中的砂子易堵塞承托隔板而导致污水无法流入下层过滤层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不易堵塞的组合式砂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砂滤装置由上至下包括若干组竖直排列的砂滤器,每组所述砂滤器包括带有一开口空腔的盛砂容器以及铺设于所述盛砂容器内部的过滤砂,所述盛砂容器的底面含有透水材料,所述透水材料之间形成可以使液态水分子透过的孔隙,所述盛砂容器的侧壁具有液态水分子不能透过的结构,所述砂滤装置运行时,经上层所述砂滤器过滤后的污水流至下层所述砂滤器进行进一步过滤。
所述过滤砂至少部分由骨料颗粒和亲水性粘结剂粘结而成。
所述盛砂容器具有由防水透气颗粒和憎水粘结剂粘结而成的侧壁,形成气体分子能够通过且液态水分子不能透过的结构。
所述盛砂容器底面的透水系数为(0.1-1.0)×10-2m/s。
相邻两组所述砂滤器中,上一组所述盛砂容器与下一组述盛砂容器底面的透水系数的差为(0.2-0.3)×10-2m/s。
所述盛砂容器的开口端截面积大于底面的截面积。
相邻两组所述砂滤器中,上一组所述砂滤器的底面截面积小于下一组所述砂滤器的开口端截面积。
相邻两组所述砂滤器中,上一组所述砂滤器内的所述过滤砂的粒径大于下一组所述砂滤器内的所述过滤砂的粒径。
相邻两组所述砂滤器中,上一组所述砂滤器内的所述过滤砂的粒径与下一组所述砂滤器内的所述过滤砂的粒径差为20-100目,更优选40-70目。
所述砂滤装置还包括多层支撑架,各组所述砂滤器分别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各层。
各组所述砂滤器之间的距离为1-10cm,更优选的为1-5cm。
所述砂滤器还包括种植于所述过滤砂内的景观植物。
所述景观植物为耐酸碱、耐污耐水的挺水植物,如芦苇、美人蕉等。
所述透水材料包括骨料颗粒和粘结剂,并且所述粘结剂至少包含有亲水性粘结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3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