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及其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4314.8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航;任庆荣;张玉军;郭炜;王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栅极 薄膜晶体管 及其 器件 | ||
1.一种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包括:
两个薄膜晶体管,所述两个薄膜晶体管在空间上垂直分布,共用一个栅极,所述两个薄膜晶体管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的上、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由基板(1)、第一有源层(2)、第一欧姆接触层(4)、第一栅极绝缘层(3)、栅极层(5)、第二栅极绝缘层(6)、第二有源层(7)、第二欧姆接触层(8)、源漏极层(9)、保护层(10)依次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层(9)与第一欧姆接触层(4)形成接触,所述第一有源层(2)、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3)、所述栅极层(5)和所述源漏极层(9)构成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栅极层(5)、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6)、所述第二有源层(7)、所述第二欧姆接触层(8)和所述源漏极层(9)构成第二薄膜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层(2)和所述第二有源层(7)采用非晶硅、多晶硅、晶体硅、微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或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本征、n型掺杂或p型掺杂半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3)、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6)和所述保护层(10)采用无机绝缘材料和/或有机绝缘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层(5)和所述源漏极层(9)采用金属、多晶硅或导电薄膜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欧姆接触层(4)和所述第二欧姆接触层(8)采用非晶硅、 多晶硅、晶体硅、微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或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n型掺杂或p型掺杂半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由玻璃、塑料、硅片或陶瓷构成。
9.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制作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采用所述单栅极双薄膜晶体管作为液晶盒支撑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43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及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简易硅片装片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