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5610.X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杰;刘育民;李继伟;杨进;孙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7/00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15103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024005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坝 循环 水融冰 防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闸坝防冻破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
背景技术 北方地区很多挡水、蓄水闸坝冬季需要防冰冻破坏。目前,北方大部地区仍延用人工凿冰的方式破冰防冻,不仅费时费力、投资较大,而且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人工作业危险性很大。水库、闸坝采用的循环水溶冰措施采用绳索吊管式,即在闸墩两端设钢丝绳吊提喷水管,在较长的坝上不能应用,特别对超过20m的闸孔则无法提吊,而橡胶坝每孔在50~70m,不能采用提吊喷水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它的特点在采用浮桷拖曳喷水管,解决了喷水管无法固定,以及水位变化仍可保持水管在破冰最佳位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它包括闸墩、橡胶坝、潜水泵、软管、喷水管、浮桷、拉索、吊泵索,潜水泵通过设在闸墩吊泵索固定,潜水泵通过软管连接由拉索固定的喷水管,喷水管上设有浮桷、喷水孔。
经多次试验孔距在20~45cm之间,孔位1~4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喷水管因安装浮桷浮在水中不易受冷空气侵袭,如遇大风、停电、停水可以调整喷水管潜水深度,保证喷水管不结冰。在喷水管上安装浮桷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运行简单易行,尤其是解决了喷水管无法固定,以及水位变化仍可保持喷水管在破冰最佳位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它包括闸墩1、橡胶坝6、潜水泵5、软管7、喷水管8、浮桷3、拉索2、吊泵索4。潜水泵5通过吊泵索4固定,潜水泵5通过软管7连接由拉索2固定的喷水管8,喷水管8上设有浮桷3、喷水孔。
采用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水深条件,一般水深不小于1~1.5m,潜水泵5的选择和确定喷水量是实现防冰的重要一环,需要计算和现场实验确定。潜水泵5的安装位置必须适当,否则产生吸泥或渗气现象。在运行时,潜水泵5将水提取,通过软管7进入喷水管8,水自喷水管8上的喷水孔均匀地喷出,喷水管8的管径需要分析计算,喷水管8的长度及喷水管8连接要因地制宜。喷水孔的孔径和孔距和位置需要试验分析计算确定,也是破冰效果的关键。经多次试验孔距在20~45cm之间,孔位1~4mm之间,此数据要根据喷溶的长度、水深、水泵等因素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施工安装是采用此技术的关键,喷水管道焊接长度和潜水泵的安装等需要分析计算。安装的时间也很重要,安装早在橡胶坝上施工,易损伤坝袋,安装晚则冰冻加厚。经实践,采用合理的管道长度和工艺流程,在材料到现场的条件下,一座200m长的橡胶坝6人施工两天就可以完成。
经过对5座橡胶坝冬季运行分析对比,采用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取得很好的效益,1、经济效益:采用此设备一个冬季运行周期,总破冰长度735m,电费约8.6万元,管理费5万元,其它2万元,合计运行费15.6万元。每米冬季运行费212元/m。采用人工破冰:人工费16万元,管理费2万元,其它2万元,劳动保护及保险4万元,估算运行费合计24万元,可见,采用此技术节省冬季运行费35%;2、投资效益:安装制造加工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投资12万元,每年节省运行费8.4万元,估计第三个运行期将收回投资;3、安全效益:传统的工人破冰危险大,工作条件艰苦,而且工作效率低,采取此技术很好解决了破冰安全问题,保障了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
橡胶坝循环水融冰防冻设备的运用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条件,冻胀破坏是北方水上建筑的主要灾害,采用此技术,只要精心管理设备,预测可发生的问题,可以保证建筑不受冰冻的破坏,从而也延长了工程服役期,提高了工程效益的发挥,该设备也应用于挡水、蓄水闸坝等水上建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未经赤峰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5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