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浮动球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5629.4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3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开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光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31/04;F16K31/53;F16K49/00;F16K39/06;F16K41/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浮动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温控技术领域,涉及暖通空调管路中一种耐高温、低温的电动浮动球阀。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现代化办公楼、商场等建筑相继建成,建筑物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央空调,中央空调系统在创造人们工作、生活所需要的舒适环境同时也消耗大量的能量。据统计,空调系统耗能占建筑总能耗的50-60%,特别是夏季用电高峰期空调用能占城市用电总负荷的1/3,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高我国要建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0年,GDP单位能耗要降低20%,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就是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十大节能工程技术之一。
目前,中央空调系统主要采用变流量、变风量、大温差等技术对空调装置输送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电动调节阀是在变流量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执行部件,能够根据目标区域稳定控制信号的变化自动调节阀门开度,从而改变水流量,最终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需经电动阀调节的水路包括:制冷剂环路、冷(热)媒水末端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组、冷却水控制环路、热交换控制环路、蒸汽控制环路等,贯穿于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电动调节阀性能不好,不仅降低温度控制精度,影响人的舒适性,而且也会降低系统本身的稳定性。目前实际使用的电动调节阀主要存在可靠性差,存在密封性差,易损坏,容易造成跑、冒、滴、漏,控制精度差,运行噪音大,维修更换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普通的阀门通常是常温阀门,无法适用于高温管路中,例如蒸汽系统管路中。人们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设计出了电动浮动球阀,它是采用钢材制成的,在高温介质的管路系统中仍然能起到稳定开闭的作用。
通常电动浮动球阀中控制阀芯动作的部分都是通过电动执行机构来实现,电动执行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齿轮组。电机与传送齿轮组的输入端相连,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与电动浮动球阀中的阀杆相连接。需要使阀门实现开闭时,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组驱动阀杆转动,从而实现了阀门的开闭动作。
但是,由于电动浮动球阀用于高温管路系统中,热量能很快的由阀杆传导至传动齿轮组和电机处。显然,过高的温度会影响传动齿轮组传动动力,同样电机处过高的温度还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其它电动阀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稳定性高、结构简单的电动浮动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浮动球阀,包括阀体、阀杆、阀芯和驱动机构,阀芯位于阀体内,驱动机构位于阀体外,上述的阀杆穿过阀体且阀杆的内端与阀芯相联接,驱动机构与阀杆的外端相连接且驱动机构能带动上述的阀杆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外侧套接有呈圆筒状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散热件,所述的散热件与上述的阀体相固连。
电动浮动球阀安装于蒸汽管路中,通过电动浮动球阀的开闭控制管路内蒸汽的流量或截断。驱动机构带动阀杆转动后,阀芯随着转动,从而使阀体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
本电动浮动球阀创造性的通过散热件快速的降低阀杆处的热量,从而减小了驱动机构处的温度,提高了驱动机构的工作稳定性,也整体的提高了电动浮动球阀的使用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动浮动球阀中,所述的散热件包括呈圆筒状的本体和本体外侧具有的若干散热片。
呈筒状的本体完全套设在阀杆外侧,阀杆处热量传导至本体后,若干散热片能有效的将本体处的热量快速的散发。
在上述的电动浮动球阀中,所述的散热片呈环状且散热片沿本体周向凸出。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电动浮动球阀中,所述的散热片呈条状且散热片沿本体轴向凸出。
凸出的散热片能有效的将本体处热量快速降低。
在上述的电动浮动球阀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机、传动齿轮组,电机与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相连,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与上述的阀杆相连。
电机转速固定,通过齿轮组使得阀杆得到所需要的转动速度。
在上述的电动浮动球阀中,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
在上述的电动浮动球阀中,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垫圈密封,使得电机、传动齿轮组等位于密封的壳体内。这样的结构能防止高低温碰撞产生结露现象而导致内部电路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光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光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5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