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能发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6323.0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洋 |
主分类号: | H05B6/00 | 分类号: | H05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石泽智 |
地址: | 510445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能 发热 | ||
1.一种磁能发热器,包括转轴(11)、电机(3)、磁体支承架(4)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有短路导体发热板(1)、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单凸行程定位片(8、9)、双凸行程定位片(10)、触发、充电线圈(15、16),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位于磁体支承架(4)内,短路导体发热板(1)位于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的上方,两单凸行程定位片(8、9)分别插装于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的两侧,双凸行程定位片(10)装于两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之间,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也装于磁体支承架(4)内,位于两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的下方,并与转轴(11)联接,转轴(11)由电机(3)带动,两触发、充电线圈(15、16)分布在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的两侧,控制电路中的霍尔三极管(2)位于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短路导体发热板(1)包括两个短路金属线圈(1-1、1-2)、陶瓷壳体(1-3),两个短路金属线圈(1-1、1-2)藏于陶瓷壳体(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采用两个磁体顺磁粘合而成,中心有与转轴(11)联接的轴孔(7-1),其长度能跨越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转轴(11)通过两个轴承(12、13)装于磁体支承架 (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磁体支承架(4)的内侧设有凹形圆窝(4-1、4-2),中间的立柱(4-4)把磁体支承架(4)分为两个仓,其上设有通孔(4-3),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分别位于磁体支承架(4)的两个仓内,并有一定的运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两块单凸行程定位片(8、9)为圆片形状,并在圆片上设有一偏心小圆凸钉(8-1、9-1),双凸行程定位片(10)也为圆片形状,并在圆片上设有两偏心小圆凸钉(10-1、10-2),两块单凸行程定位片(8、9)的圆片部分嵌装于磁体支承架(4)两侧的凹形圆窝(4-1、4-2)内,偏心小圆凸钉(8-1、9-1)分别与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插接,双凸行程定位片(10)的圆片部分嵌装于磁体支承架(4)中间立柱(4-4)的通孔(4-3)内,两颗偏心小圆凸钉(10-1、10-2)分别于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柱面分两极恒磁导热磁体(5、6)的安装极性相反,都由多片磁体顺磁粘合而成,每片磁体都设有隔涡流绝缘珊(5-1、6-1),其中一片磁体两侧稍短,以形成与单凸行程定位片(8、9)、双凸行程定位片(10)联接的运动槽(5-2、6-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分布在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两侧的触发、充电线圈(15、16) 与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成一定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包括触发电路(17)、触发、充电线圈(15、16)、霍尔三极管(2)、电源(18)、电机调速电路(19)、升压电路(20),电机(3)通过电机调速电路(19)及转轴(11)可带动平面分两极恒磁旋转运动磁体(7),通过霍尔三极管(2)的方位检测后,可通过触发电路(17)、升压电路(20)使触发、充电线圈(15、16)分别受电触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21),充电线圈(15、16)其中一只未受电线圈在变化磁场会产生电势,该电势经整流滤波电路(21)后,可对电源(18)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能发热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还包括涡流检测器(22)、涡流消除触发电路(23)、涡流消除线圈(24),温度传感器(25),涡流检测器(22)设置于涡流产生部位,经过涡流消除触发电路(23)触发涡流消除线圈(24),消除剩余涡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洋,未经张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63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