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7702.1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晓路 |
主分类号: | F23K3/08 | 分类号: | F23K3/08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庆年;张景宏 |
地址: | 272037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背 楔形 锅炉 分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辅助装置,尤其涉及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
背景技术
锅炉的给煤栅,也可以成为筛分器,可以将燃煤按照粒度的大小进行分层筛分,从而可以保证煤层松散,通风性好,有利于燃煤的充分燃烧。现有技术的筛分器,多分为二层或者三层筛网,筛网的筛条之间采用平行排列的结构,煤在下落过程中易被筛网卡住,而且会越积越多,需要用设备将筛网上的被卡煤清理出来,影响工作的效率。现有栅指平行间隙焊接,这样煤不可能按颗粒的大小漏分,分层效果不理想;湿煤、杂物容易挂栅,栅指强度差受热容易变形,影响锅炉给煤和正常运行。尤其由于经常发生卡煤的现象,很容易造成筛网变形和损坏,并因此大大增加了维护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可以较好地避免发生卡煤的现象,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包括有炉排主轴、喷淋装置、分层栅、给煤滚筒、溜板、水套及挡火板、离合器、小侧门、壳体和调煤闸板组成。壳体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炉排主轴,从炉排主轴向上,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水套及挡火板,在与水套及挡火板持平的位置,设置有喷淋装置。在喷淋装置的上面,设置有分层栅,在分层栅的上面,大致在壳体居中的位置,设置有给煤滚筒,在给煤滚筒居中的位置,设置有离合器。在给煤滚筒的上面,设置有小侧门,在小侧门的一侧,设置有溜板,在小侧门的另一侧,设置有调煤闸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采用脊背状,有利于煤颗粒滑落,湿煤、杂物不易挂栅;给煤根据颗粒大小从栅指空不同部位落下,在炉排运行下,煤面均匀分层;由于分层效果好,可以缩短栅指尺寸,最小可达15cm,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40%,适用于2—10t/h小容量链条锅炉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均匀分层给煤,确保燃烧充分,通风好,利于煤层上面的小颗粒吹起沸腾燃烧。炉膛燃烧温度可提高100—200°C,经济负荷下,炉排尾部一般不跑红火。降低空气过剩系数和炉排漏煤量,炉渣含碳量降10—15%,热效率提高5—10%;本实用新型对煤种适应性广,老鹰铁不易烧坏,减少炉排的维修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的结构示意图。1—炉排主轴 2—喷淋装置 3—分层栅 4—给煤滚筒 5—溜板 6—水套及挡火板 7—离合器 8—小侧门 9—壳体 10—调煤闸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包括有炉排主轴1、喷淋装置2、分层栅3、给煤滚筒4、溜板5、水套及挡火板6、离合器7、小侧门8、壳体9和调煤闸板10组成。壳体9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件,整体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壳体9的下端,设置有炉排主轴1,从炉排主轴1向上,在壳体9的一侧,设置有水套及挡火板6,在与水套及挡火板6持平的位置,设置有喷淋装置2。在喷淋装置2的上面,设置有分层栅3,在分层栅3的上面,大致在壳体9居中的位置,设置有给煤滚筒4,在给煤滚筒4居中的位置,设置有离合器7。在给煤滚筒4的上面,设置有小侧门8,在小侧门8的一侧,设置有溜板5,在小侧门8的另一侧,设置有调煤闸板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背状楔形锅炉分层给煤栅,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采用脊背状,有利于煤颗粒滑落,湿煤、杂物不易挂栅;给煤根据颗粒大小从栅指空不同部位落下,在炉排运行下,煤面均匀分层;由于分层效果好,可以缩短栅指尺寸,最小可达15cm,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40%,适用于2—10t/h小容量链条锅炉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均匀分层给煤,确保燃烧充分,通风好,利于煤层上面的小颗粒吹起沸腾燃烧。炉膛燃烧温度可提高100—200°C,经济负荷下,炉排尾部一般不跑红火。降低空气过剩系数和炉排漏煤量,炉渣含碳量降10—15%,热效率提高5—10%;本实用新型对煤种适应性广,老鹰铁不易烧坏,减少炉排的维修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晓路,未经吴晓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7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