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8186.4 | 申请日: | 2011-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姚良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3/00 | 分类号: | F21V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导光模组,尤指一种藉由光学胶层提高导光板于其垂直方向的穿透率的导光模组。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商品所使用的显示荧幕以配置导光板的导光模组来实施。该类导光板常以印刷光学油膜或以局部破坏导光板结构的加工方式来于其表面附加极为细小的微结构,然该类微结构常在导光板上因为加工过程形成白色不透明区块或雾状分布的样态,而大幅降低光线的穿透率。请参阅图1,其为一般电子商品所配备的导光模组100的部份侧面示意图。导光模组100包含导光板110及反射板155,并由光源150作为导光模组100的发光源,其中导光板110与反射板155之间充满空气而无其他介质。导光板110上以上述的加工方式附加了微结构120_A、120_B、120_C、120_D。反射板155用来反射光源150发出的光线。当光源150发出的光线到达导光板110上所设置的微结构时(例如图1所示的微结构120_A或120_B),光线会因为透光板110与空气之间折射率差较大而被微结构所折射或反射,并产生如图1所示的光线散射现象。然而,目前有不少市面上的电子产品在使用此类设置有微结构的导光板时,会刻意将微结构在导光板上排列成具有意义的文字或图案,以表示特定资讯之用,例如排列成电子产品的商标并在导光板上显示;而上述微结构所导致的光线散射现象,会使得此类以微结构在导光板上排列出的文字或图案变的模糊不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导光模组,用来集中被微结构散射的光线,以解决先前技术中微结构在导光板上引起的光线散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导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反射板及光源,该导光板包含具有复数个微结构的第一面,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侧面,该反射板用以反射该光源发出的光线,该导光模组还包含光学胶层,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面与该反射板之间,且该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与该导光板的折射率之差小于一特定值。
如所述的导光模组,该反射板设置于该光学胶层一侧且该光学胶层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反射板之间。
如所述的导光模组,该复数个微结构排列成特定文字及/或特定符号。
如所述的导光模组,该复数个微结构以凹陷或凸起方式构成。
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电子商品所配备的导光模组的部份侧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导光模组的部份侧面示意图。
图3及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实施例所揭露图2所示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导光模组200的部份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导光模组200除了包含有导光板110、反射板115、及光源150以外,在导光板110与反射板115之间的空隙以光学胶层130填充,使得导光板110的第一面上的微结构120_A、120_B、120_C、120_D在导光板110上所造成的凹面或凸面被光学胶层130覆盖填平,其中将光学胶层130填充于导光板110与反射板115之间的作法包含射出定型、喷雾等一般用于胶状液体材质的加工制程,该光学胶层130为光学透明胶。光源150设置于该导光板110的一侧面。该复数个微结构以凹陷或凸起方式构成。
光学胶层130的折射率与导光板110的折射率之差需小于一特定值,使得光源150发出的光线到达导光板110上微结构120_A、120_B、120_C、120_D与光学胶层130之间的交界面时,会因为导光板110的折射率与光学胶层130的折射率之差小于一特定值,因折射率相差较小而几乎不会被折射或反射。如图2所示,光源150所发出的大部份光线在通过微结构后仍可到达反射板115,再透过反射板115的反射在导光板110的垂直方向得到均匀的光线反射;如此一来,如图1所示在微结构上产生的光线散射现象将会被大幅减弱,而使得垂直方向观察导光板110的观看者可更为清楚的观看到通过微结构120_A、120_B、120_C、120_D的光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光学胶层130与导光板110之间的折射率差小于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