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医用液体智能自控输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8935.3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礼鲜;张生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深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医用 液体 智能 自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医用液体智能自控输注装置。
背景技术
纵观国内外各级医疗单位的临床科室,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据调查有90%科室的住院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外科住院病人几乎100%需要接受静脉输液,又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十三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挂液瓶达到了8瓶,其输液量高达104亿瓶次。在科技进步,医学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常规的输液方法仍然还在使用一百多年前“莫非氏”发明的固定吊架,即将液瓶(袋)悬挂于高于患者穿刺部位的一定高度,通过液体由上而下的重力推动液体进入患者的静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传统的输液方法,主要是由于受输注动力的限制,需要固定吊架辅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缺点:①患者体位相对固定,活动受到明显限制,在医疗单位常可以看到病人自举输液瓶或病人在家属的陪护下举输液瓶上下楼梯进行各项检查,甚至上厕。②伤员转运困难:在医院之外,战地、野外现场抢救、病员转运途中(救护车)无足够空间放置输液瓶,行驶过程中液瓶摆动幅度大,既不安全也不能有效地进行输液,战地前沿转运用伤员液架及液体晃动易暴露目标,隐蔽性差;③不能准确控制输液速度的快慢:在抢救严重失血、脱水等高危病人时,无法实施在规定的时间里需准确地输入多少液体。
除传统方法外,还有近年来出现的气压式自动输液器、泵式自动输液器、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医用自动输液器等方法,例如:
1)气压式自动输液器,是在输气管的一端与输气泵连接,由气泵将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输入液体瓶内,以增加输液瓶内的压力而达到自动输注的目的。缺点还需要输液架悬挂液体,需要额外的电源和输气泵,总体与传统方法无明显优势。
2)泵式自动输液器和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医用自动输液器,它们的主要结构由液袋,泵室、管道、注射针连接成独特的管道系统,由集成电路控制推动杠杆压迫泵室,由管道外控制实现自动输液,可定时定量将各种药液(包括血液)输入血管。输液时免吊挂,患者可以自由活动。缺点是输液泵体积大、需电源驱动、技术要求高、难以在各级医疗单位广泛推广。
3)充气自动袋式输液器,包括气囊、两个独立的腔室、液体充入管和充气管,两个腔室之间由柔性分隔层分隔,充气管与一个腔室连通,液体充入管与另一个腔室连通,利用一个气囊用手将气体压人输液袋的内、外袋之间,使内袋中的液体产生一种压力,通过压力将液体输入病人血管内,流量可控,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挂在腰间),不会产生回血等优点。该充气自动袋式输液器的原理与临床常用的加压输血原理基本相同,缺点是需要不断进行人工充气,否则液体就不能克服血液的阻力而进入血管内,给常规输液管理增加负担,很难在临床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医用液体智能自控输注装置,该装置改变了传统的输注动力,可将液放置在任何适合的位置,患者可选择各种合适的体位进行输液而不影响一般日常生活,医护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实施准确、定量、按需输注液体的理想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便携式医用液体智能自控输注装置,包括放置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液体架、输液软管和针头,其特征在于,输液瓶中的液体通过输液软管与触动发生器输入端相连,触动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输液软管连接针头,触动发生器内有液体传感器、膜合传送机构、输注动力源和液体加温器;触动发生器通过导线连接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内安装有电池、控制芯片和预警器,自动控制器的面板上有指令给入设定盘、开关、输入按钮和药液显示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所述的控制芯片采用单片机。
所述的液体温度在15℃~25℃之间。
所述的药液显示单元为字码显示单元。
所述的预警器选择声光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医用液体智能自控输注装置带来的技术优点是:
1、改变了输注动力,可自动输注:不依赖液体的自身重力,也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输气泵、人工充气等为输注动力。首次利用膜盒传送结构将电能转变为动能,再将动能转变为输注动力推动液体延着输液管道定向进入血管;
2、不需输液架,不影响活动: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输液的高位挂瓶、体位固定的模式,不受输液瓶所悬挂高度的限制,使得液体可放置在靠近身体的任何位置,无论患者坐、卧、行走均不影响正常输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深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陕西深冷医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