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玻璃钢沼气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692.5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戴学华;何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学华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玻璃钢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钢沼气池。尤其具有压力显示、自动报警和自动给料的沼气池。
背景技术
沼气是有机物质如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加入沼气池中密封发酵而产生的气体,是一种清洁型能源,沼气的使用减少了由于燃煤或燃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现有的沼气池一般采用钢,水泥和PVC材料制成,钢或水泥制沼气池体,这种方式制成的沼气池成本高,耐化学腐蚀性能差,维修费用高,使用寿命短。随后采用PVC材料制成的沼气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耐化学腐蚀的能力,但仍存在耐老化能力弱,维修费用高和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随后出现了专利号为200420061956.4,公开号为CN2693762的专利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是:由顶部有输气管的半球形玻璃钢池体与混凝土筒状池底密闭构成,池底分别向外设置有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该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耐老化能力弱,进、出料不方便,维修费用高和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但还是未能解决因池体内压力过大或过小,完全凭人工经验加料或减料的缺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抗老化、腐蚀性强,进、出料方便,并且还具有自动报警和自动给料功能的沼气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玻璃钢沼气池,包括固定设置在下池体上的玻璃钢材质的上池体,上池体和下池体形成密闭空腔,上池体开有导气孔,进料通道经上池体伸入下池体底部,进料通道内设置有推杆,出料通道设置在下池体侧壁底部,还包括设置在上池体表面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
所述压力表的传感头伸入上池体内。
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还包括电机、连接带、支撑架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电机连接,电机带动连接带,连接带经支撑架与推杆连接。
所述电机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上池体的上表面,支撑架与连接带的接触点还设置有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钢材质,因此,具有耐腐蚀和抗老化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2、进料通道设置在上池体,并且,通道内设置有推杆,因此,进料方便、彻底,维修方便;
3、出料通道设置在下池体侧壁底部,使清理下池体变得容易,也使出料十分方便;
4、增加了压力表,方便随时观测池体内的压力情况;
5、增加了声、光报警装置,在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声、光报警,便于即时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池体因压力过大而爆裂;
6、增加了电机、连接带、支撑架和控制电路,当控制电路检测到声、光报警信号后,电机启动,进而带动推杆提升,暂缓给料,当声、光报警信号消失后,又继续给料,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给料的优势;
7、支撑架与连接带的接触点还设置有滑轮,降低了其间的摩擦系数,使连接带的运动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通道,2、导气孔,3、上池体,4、下池体,、5、外层,6、第一保温层,7、中间层,8、第二保温层,9、内层,10、出料通道,11、推杆,12、挡板,13、压力表,14、传感头,15、声、光报警器,16、电机,17、滑轮,1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玻璃钢沼气池,包括固定设置在下池体上的玻璃钢材质的上池体,上池体和下池体形成密闭空腔,上池体开有导气孔,进料通道经上池体伸入下池体底部,进料通道内设置有推杆,出料通道设置在下池体侧壁底部,还包括设置在上池体表面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玻璃钢沼气池,包括固定设置在下池体上的玻璃钢材质的上池体,上池体和下池体形成密闭空腔,上池体开有导气孔,进料通道经上池体伸入下池体底部,进料通道内设置有推杆,出料通道设置在下池体侧壁底部,还包括设置在上池体表面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压力表的传感头伸入上池体内。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学华,未经戴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6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