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低压电源四推挽振荡高压钠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0145.9 | 申请日: | 2011-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7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阮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树成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H02M7/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低压 电源 四推挽 振荡 高压 钠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流低压电源四推挽振荡高压钠灯。
背景技术
汽车、火车、船只直流低电压电源供电的高压钠灯HID,光电转换效率高,可产生强光照明,适于车船内外照明,如汽车前灯照明。高压钠灯是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发光,工作电压在数百伏,点火启动电压通常在3KV以上才能引燃。直流低电压电源供电高压钠灯电子核心是一个DC-AC逆变器。灯负载功率在25W左右时,采用大功率三极管或MOS场效应管推挽振荡方式工作,获取较好的效果。但是,高压钠灯功率都较大,驱动电流相应较大,这时逆变器功率器件功耗急剧增大,由于车船内部空间所限散热器体积不能做大发热升温很高会烧坏元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此外,高压钠灯高频电源供电极易产生“声共振”灯光闪抖,灯管内压力波脉冲从管壁反射与高频电流谐波相位相同时形成驻波,导致放电电弧不稳定灯光闪烁,对人眼产生晕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直流低压电源供电,拖动大功率灯负载的一种直流低压电源四推挽振荡高压钠灯。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为:由调频信号发生器、四个推挽振荡器、三个相加耦合器、灯管电路、过载检测保护电路及直流低压电源组成,三个相加耦合器分为第一相加耦合器、第二相加耦合器和第三相加耦合器,四个推挽振荡器分为推挽振荡器6a、推挽振荡器6b、推挽振荡器6c和推挽振荡器6d,分别由铁氧体磁性变压器T1、T2和T3、T4初级电感并联电容为谐振回路,其电感中心抽头经高频扼流电感和旁路电容接入直流低压电源,同时,调频信号发生器电源端接入直流低压电源,谐振回路两端分别并接两个大功率振荡管集电极,发射极串联电阻接地,谐振回路两端还并联交叉耦合对管到基极电阻静态偏置和电容正反馈构成推挽振荡器,两个大功率振荡管基极并接过载检测信号接口管集电极,接口管基极、集电极接电压负反馈偏置电阻,发射极接地,推挽振荡器6a和推挽振荡器6b输出功率分别由铁氧体磁性变压器T1、T2次级电感反相接入第一相加耦合器初级电感一阶功率合成,推挽振荡器6c和推挽振荡器6d输出功率分别由铁氧体磁性变压器T3、T4次级电感反相接入第二相加耦合器初级电感一阶功率合成,第一相加耦合器和第二相加耦合器次级电感反相接入第三相加耦合器初级电感二阶功率合成,第三相加耦合器次级电感升压接入灯管电路,调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接入推挽振荡器6d接口管,由振荡管极间电容调制振荡频率抑制灯光闪烁,过载检测保护电路由灯负载电流经磁环电感感生电压二极管检波,检测电压接入接口管控制振荡管;
其中,调频信号发生器由运算放大器A1、A2与电阻、电容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和有源带通滤波器,A1偏置电阻和反馈电阻取值相同,电容充放电时间相同,构成对称翻转的自激多谐振荡器,A2由电阻、电容RC单T选频网络构成负反馈式有源带通滤波器,A1输出信号经A2有源带通滤波接入推挽振荡器6d接口管,由振荡管极间电容调制振荡频率抑制灯光闪烁;
灯管电路经电容串接灯管接入第三相加耦合器次级电感,并经限流电阻接双向可控硅阳极,另由电阻对电容充电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触发双向可控硅门极,双向可控硅阳极和阴极并接在与放电电容串联的脉冲点火变压器初级线圈,脉冲点火次级线圈接灯管,双向可控硅阴极、充电电容和脉冲点火线圈初级、次级连接点接入第三相加耦合器次级电感接地端。
本实用新型产生积极效果是:直流低压电源供电四推挽振荡功率合成,调频抑制灯光闪烁,获取大功率灯负载高光效,阻容交叉耦合四推挽振荡功率合成不仅高效,振荡十分强烈,偶次谐波相互抵消,降低逆变功率器件功耗,广泛用于没交流电源或供电不便的场合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原理方框图
图2推挽振荡器电路
图3四推振荡功率合成及过载检测保护电路
图4调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图5灯管电路
具体实施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树成,未经阮树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0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