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轧钢板快速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0360.9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9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峰;焦四海;王笑波;朱健桦;张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钢板 快速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冷却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轧钢板快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TMCP)的发展,快速冷却或超快速冷却技术开始在现代钢铁生产中使用,其目的是对轧后硬化奥氏体进行快速冷却,并在动态相变点终止冷却,随后进行冷却控制,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节省合金资源和能源、利于循环利用的钢铁材料。
目前,常见的冷却方式一般为层流冷却,在换热过程中,钢板表面的换热区域由射流冲击区、核沸腾区、膜沸腾区和小液滴聚集区组成,其中射流冲击区换热强度最高,其换热系数约为(10000~40000)W/m2·K,核沸腾区其次,而膜沸腾区的冷却水无法与钢板表面直接换热,需通过热阻较大的汽膜传导热量,其换热强度远小于冷却水与钢板的直接换热。汽膜换热的换热系数约为150~350W/m2·K。通常射流冲击换热约占总换热量的30%,膜沸腾换热约占50%,膜沸腾换热系数很小,而层流冷却过程冷却水击破气膜的范围很小,所以传统的层流冷却的冷却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轧钢板快速冷却装置,用以提高冷却效果,实现对轧后钢板进行快速冷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热轧钢板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层流冷却的精冷段,还包括设于精冷段之前的强冷段,强冷段包括机架、调高机构、能够径向旋转的冷却集管和冷却喷嘴,调高机构分别设于机架的上、下部,冷却集管分别设于上、下调高机构上,冷却喷嘴径向设于冷却集管上。
所述的每个调高机构均包括蜗轮蜗杆、链轮和手轮,冷却集管设于蜗轮蜗杆一端,链轮设于蜗轮蜗杆另一端,手轮与链轮相连。
所述的冷却集管一端设有以控制冷却集管旋转定位的定位部件。
所述的上调高机构的调节行程为30~400mm;所述的下调高机构的调节行程为20~4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热轧钢板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层流冷却的精冷段,还包括设于精冷段之前的强冷段,强冷段包括机架、调高机构、能够径向旋转的冷却集管和冷却喷嘴,调高机构分别设于机架的上、下部,冷却集管分别设于上、下调高机构上,冷却喷嘴径向设于冷却集管上。通过冷却集管上的冷却喷嘴对钢板进行快速冷却,并通过调整冷却水喷射的高度以及角度,从而改善快速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轧钢板快速冷却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喷嘴倾斜角度对钢板进行喷射冷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强冷段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0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