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0428.3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4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柯文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兴(福建)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涤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涤纶丝,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红外涤纶丝。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不仅仅是美观、耐穿,也越来越注重于功能化,而保温功能是当今化纤发展的热点,远红外纤维的开发正是顺应了上述潮流而展开的。但是,现有的远红外涤纶丝由普通涤纶纤维和远红外涤纶纤维复合而成,其中远红外涤纶纤维为含纳米远红外材料的纤维。但是,这种远红外涤纶丝的保温性能较差,使服饰的保温功能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保温功能的远红外涤纶丝。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远红外涤纶丝,由普通涤纶纤维和远红外涤纶纤维复合而成,上述远红外涤纶纤维为亚微米级的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
所述普通涤纶纤维和所述远红外涤纶纤维的截面变形大于涤纶常规丝的纤维的近似圆形的变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内含亚微米级远红外陶瓷材料,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热量,并辐射会适宜人体所需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共振产生热效应,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本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的辐射能力很强,可以对目标直接加热而不使空间的气体或其它物体升温,由内向外辐射热能活化细胞组织,使制得的织物具有较强的保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远红外涤纶丝 1
普通涤纶纤维 11
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 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的截面如图1所示,远红外涤纶丝1由多根普通涤纶纤维11和亚微米级的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12复合而成,普通涤纶纤维11和亚微米级的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12的截面变形比涤纶常规丝的纤维近似圆形的变形更大。本实用新型中的亚微米级的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12为公知技术,如《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年04期上所载的名为《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X_1对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作者为黄益民、钟伟、段重高和李宏伟的文章中所提到的远红外辐射陶瓷纤维。
远红外涤纶丝中,涤纶的重量百分比约为99.6%,亚微米级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百分比约为0.4%,密度约为1.38g/cm3,纱支为150D/48F。
本实用新型远红外涤纶丝的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A、远红外母粒→干燥;
步骤B、PET(POLYESTER-聚酯简称PET)切片→振动筛分→预结晶→干燥
步骤C、将步骤A中的远红外母粒与步骤B中的PET切片进行混合挤压熔融→熔体预过滤→熔体分配及计量挤出→熔体细流冷却成形→丝条上油→丝条预网络→丝条卷绕(即POY卷装,其中POY为PRE ORIENTATION YARN(预取向丝)的简称);
其中,切片要求为优等品,通过振动筛分去除切片中的粉末和杂质;预结晶以提高切片的结晶度,防止切片过早粘结堵料;通过干燥去除切片所含水分,使切片含水率小于20ppm;远红外母粒是将亚微米级远红外陶瓷材料溶于PET熔体中制得,具有较大的吸水性,必须对其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100ppm,水分的存在会造成PET熔体产生水解造成纺丝难于正常进行;在螺杆挤压熔融过程中,温度按梯次设定;预过滤器精度要求小于或等于20μ,纺丝温度比常规丝生产略低3-5℃;冷却成形采用侧吹风方式,需控制适当的风温和风速;陶瓷材料的存在,使丝束的单丝间易分散,添加预网络利于丝条集束和假捻时退绕;
2、假捻变形的工艺流程为:平衡POY→加热牵伸变形→网络→热定型→上油→卷绕(Draw Tex-tured Yarn,DTY);
其中,POY平衡的目的是消除丝条内应力,使丝条内部结构更均匀,平衡时间24H以上;加热时,加热温度低5℃左右;为保证牵伸均匀,采用牵伸盘式牵伸或采用皮辊式牵伸,必须保证皮辊接触紧密;为达到较好的假捻变形效果,采用软质的聚氨酯摩擦盘(PU摩擦盘),盘片组合用6-7片较为合适;丝条变形后须加轻网,以解决丝束易散问题。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制得的远红外涤纶丝,内含亚微米级远红外陶瓷材料的功能性纤维,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热量,并辐射会适宜人体所需的波长为4-14μm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共振产生热效应,使制得的织物具有较好的保暖功能。另外,涤纶本身具有的初始模量高,尺寸稳定,抗折皱等特性又完全不被破坏,制得的织物挺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兴(福建)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锦兴(福建)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0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