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部瘢痕疙瘩治疗用磁力耳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1528.8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潘博;郄淑燕;蒋海越;赵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N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10014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部 瘢痕 疙瘩 治疗 磁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部加压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耳部瘢痕疙瘩治疗用磁力耳钉。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耳部瘢痕疙瘩主要由打耳洞感染及外伤引起,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与心理健康。耳部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其中压力治疗是比较有效的预防复发的治疗措施,一般可以采用患者自行制作的耳模进行加压治疗。国外目前临床上专用的耳部加压固定装置,是使用金属制作的耳夹,通过螺丝和弹簧来调节压力的大小;但佩戴较为繁琐,另外由于美观的原因不愿长期佩戴,导致疗效各异,治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佩戴方便快捷,成本低,美观大方,能配合瘢痕药贴一起使用的耳部瘢痕疙瘩治疗用磁力耳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部瘢痕疙瘩治疗用磁力耳钉,设有中心磁场为1500-1550高斯,边磁场为1900-1950高斯的耳前磁片,中心磁场为1750-1800高斯,边磁场为2300-2350高斯的耳后磁片,耳前磁片与耳后磁片之间通过磁场连通。
其中,所述耳前磁片的形状为心形,耳后磁片的形状为圆形,耳前磁片、耳后磁片是表面进行镀铬处理的磁片。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佩戴方便:1-2秒钟就能完成佩戴;2美观大方:心性的设计符合审美潮流;3可以配合瘢痕药贴一起使用,增强抑制瘢痕增生的效果;4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前磁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后磁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耳前磁片;2、耳后磁片;3、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部瘢痕疙瘩治疗用磁力耳钉,由耳前磁片1、耳后磁片2组成,其中,耳前磁片1位于耳部前面,耳后磁片2位于耳部后面。耳前磁片1、耳后磁片2通过磁场连通,耳前磁片1、耳后磁片2通过磁场的吸引力贴在耳部的前后。耳前磁片1的尺寸:宽度11.25mm,长度11mm,厚度1.7mm;中心磁场:1500-1550高斯,边磁场:1900-1950高斯。圆形磁铁尺寸:直径12mm,厚度1.7mm;中心磁场:1750-1800高斯,边磁场:2300-2350高斯。耳前磁片1、耳后磁片2之间产生的压力范围为1.33~3.3kpa。耳前磁片1的形状为心形,耳后磁片2的形状为圆形,耳前磁片1、耳后磁片2是表面进行镀铬处理的磁片。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机制:
1、压力造成局部组织血流量减少,胶原酶的抑制剂α2肌球蛋白随之减少,使胶原酶活性增强,胶原分解加快,导致螺旋状胶原重新排列,使瘢痕软化。2、压力引起血管壁损伤加重,造成组织缺血,组织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缺氧状态下细胞内氧分压降低,线粒体的功能减退,同时发生形态学改变,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等,导致线粒体不能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释放能量,致使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受到抑制,最后发生变性坏死,使生成胶原纤维和基质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瘢痕变薄,软化。3、磁力耳钉形成的磁场作用下,能够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减少致炎因子的释放、促进炎性因子的吸收,降低瘢痕的复发。
本实用新型的临床应用情况: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92例(117侧)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84例;年龄16~43岁,平均24.8岁,病程1~24年。穿耳孔86例,创伤4例,耳部病变手术2例。瘢痕疙瘩大小范围0.3cm×0.3cm×0.3cm~6.0cm×4.5cm×2.2cm,形状呈球形、哑铃形、结节形、不规则形等。
根据瘢痕疙瘩不同大小和范围,选择不同术式(单纯切除缝合法,瘢痕疙瘩内剥除法,皮瓣转移修复法)切除瘢痕疙瘩并行缺损修复。所有手术都在局麻下操作进行,个性化手术方式:遵循无张力缝合,以局部无继发畸形,且保持良好的耳廓形态为原则。瘢痕疙瘩直径<1cm或基底窄,采用完全切除术,周围正常皮肤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瘢痕疙瘩直径>1cm或基底宽,采用保留部分疤痕疙瘩皮肤,切除深部病变组织,保留耳廓软骨的完整,皮肤重新对位缝合。对巨大的瘢痕疙瘩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时,可用切除后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修复。术后7天拆线,开始采用本实用新型局部加压治疗,压力范围为1.33~3.3kpa,保持加压状态持续半年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1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癌术后切口加压固定带
- 下一篇:一种旋转扣压式手术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