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经济型航道护坡结构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113814.8 申请日: 2011-04-18
公开(公告)号: CN202055221U 公开(公告)日: 2011-11-30
发明(设计)人: 李冬林;金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2B3/12 分类号: E02B3/12;A01G1/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肖明芳
地址: 211153***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态 经济型 航道 护坡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经济型航道护坡结构,属于航道整治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护坡位居航道的两岸,是航道水体与坡面连接的区域,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护坡一方面对稳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行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减轻水体污染、削风减浪、美化航道环境、丰富航道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近年,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剧增,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航道护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护坡遭受侵蚀,自然植被退化,水体污染加剧,通航等级降低,严重影响通航安全和河岸景观。因此,航道护坡的提升改造与环境整治是我国交通水运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主要考虑船行波冲刷、船舶碰撞等对护坡的影响,结构型式多为纯硬质刚性结构。这些类型的护坡在固土防蚀、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具有型式单一,成本高昂、景观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水岸动植物的栖息与保护。而目前存在的纯自然式的植物护坡结构由于植物种类单一,消浪功能有限,护坡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综合以上两种护坡的优点,提供一种生态经济型航道护坡结构,实现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收益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经济型航道护坡,在护坡的常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消浪区,常水位上方高水位以下的水位变幅区设耐水植物防蚀区,在远离水体的护坡设经济植物护堤区;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消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

其中,所述的耐水植物防蚀区种植根系发达耐水灌木,种植方式采用密植扦插;

其中,所述的经济植物护堤区,近水一侧设有护堤灌木群,条状列植,堤上布设经济林带,采用带状密植混交;灌木群近水一侧边缘布设生态挡土墙,为消浪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起挡土护堤功能。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

其中,所述的耐水灌木为杞柳、簸箕柳等植物。

其中,所述的经济林带为女贞(药用)、石楠(药用)、乌桕(油料)、冬青(药用)、桑(蚕用)、山茱萸(药用)等组成。

其中,所述的护堤灌木为栀子、美丽胡枝子、红花绣线菊和金叶女贞等。

其中,所述的生态挡土墙采用毛石砌筑,块间留隙,以利动物栖息及水分渗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经济型航道护坡结构是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其核心是综合了过去刚性硬质护坡与纯自然式护坡的优点,通过简单合理的工程措施,加上不同生态位经济植物的选配,形成一种美观、经济、消浪、固土能力强的护坡结构,实现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增收、多能,促进我国航道护坡整体环境和增益的双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生态经济型航道护坡结构的优点在于:

(1)保证了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栖息空间,有利于维持水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

(2)有利于发挥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滞、过滤功能,有效地缓解土壤面源污染。

(3)充分利用挺水植物及耐水灌木的消浪功能,有效地减轻风浪,确保航道行船安全。

(4)植物护坡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既体现了生态理念又确保了护坡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护坡结构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依据功能不同整体坡面结构设计为3个区:

航道边坡经过因地制宜地坡面清理,在常水位上方高水位以下,设置耐水植物防蚀区1,种植根系发达耐水灌木,种植方式采用密植扦插。常水位以下设置挺水植物消浪区2,选择种植生态功能强的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取宽幅密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消浪护堤作用。高水位上方地势较高处设计为经济植物护堤区3,近水一侧设有护堤灌木群5,条状列植,远水一侧种植经济林带4,采用带状密植混交,灌木群边缘布设生态挡土墙6,为消浪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起挡土护堤功能。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高秆水生植物,整体宽度6~10米,依据坡面坡度而定,种植密度为60~100株/平方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