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化柔性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3856.1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守俊;郑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守俊;郑全成 |
主分类号: | B65D19/00 | 分类号: | B65D19/00;B65D19/3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 柔性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化柔性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是用于码垛货物,方便装卸、贮存、运输的一种物流集装化器具。现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托盘进行物料搬运,发达国家无论是集装箱还是铁路棚车、公路卡车、半挂车几乎都在使用托盘进行货物运输,在整个物流链中,托盘始终是货物的载体。托盘通常按材质分为钢托盘、木托盘和塑料托盘。
在我国目前的铁路物流过程中,有大量的粒、块或粉状的盐化工产品,使用规格为40kg或50kg的塑编袋做包装,一般使用铁路棚车进行装运。由于这类产品附加价值相对较低,而现有的钢材、木料或塑料等材料制成托盘成本较高,使托盘联运在盐化工产品等附加价值较低的货物运输中难以实现。绝大多数铁路车站对托盘的使用,仅仅是作为一种装卸工具,用叉车把货物装到铁路棚车后又把托盘卸下来,托盘仅起到帮助搬运的辅助作用,而这种托盘的使用方法,造成托盘的反复装卸,既增加了体力劳动及货物的破损几率,还减慢了装卸速度。
如果对盐化工产品等附加价值较低的货物,采用单件包装件进行散件人工装车,则存在工人劳动强度高、装卸效率低的问题,导致铁路车辆停时延长、货运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和货物托盘联运、可使装卸搬运作业速度大幅度提高的集装化柔性托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装化柔性托盘,包括柔性底盘、吊带、辅带、拉带和拉环,吊带成井字形固定在柔性底盘下面,在柔性底盘的四角形成四个吊环;每个吊环的中上部横向设有辅带,辅带的中部固定拉带的一端,四个拉带中任意两个拉带的自由端固定有拉环。
所述的四个吊环的起吊或叉吊部位设有加强环。
所述的柔性底盘采用聚丙烯编织基布制成,吊带由聚丙烯扁丝编织而成。
所述的吊带与柔性底盘之间采用拉断力不低于115N/根的缝线缝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集装化柔性托盘,用于码装袋类及其它类型的包装件,是一种新型集装化器具,采用柔性材料制成,造价远低于钢、木或塑料托盘,可作为一次性托盘使用,包装件紧凑,方便码垛和机械化装卸,易于实现货物托盘联运,有利于装卸、贮存和运输,可使装卸搬运作业速度大幅度提高,有效减低劳动强度,装卸效率高,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集装化柔性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柔性底盘,2-辅带,3-吊环,4-拉带,5-加强环,6-金属拉环,7-吊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化柔性托盘实施例中,包括柔性底盘1、吊带7、拉带4、辅带2和金属拉环6,其中:吊带7成井字形排列,用拉断力不低于115N/根的缝线缝合在柔性底盘1的下面,用来托住柔性底盘1;吊带7在柔性底盘1的四角形成四个吊环3,四个吊环3兜住柔性底盘1的四角。四个吊环3的中上部横向缝合有辅带2,辅带2的中部缝合拉带4的一端,四个拉带4中任意两个拉带的自由端缝合有金属拉环6。四个吊环3的顶部缝合有加强环5,加强环5是普通塑编基布,包裹在吊环3的中部起吊或叉吊部位,用来增加吊环3的强度,确保在吊装作业的时候不发生断裂。
当散装物料包装件在柔性底盘1上码垛完好后,将对应的两个拉带4经金属拉环6拉紧,裹紧包装件,避免重装托盘在装卸或碓码中散垛,以利于装卸、贮存和运输。尤其是柔性底盘1无侧壁,包装件紧凑,十分有利于小包装件的码垛。
柔性底盘1由聚丙烯编织基布制成,尺寸为1470×1170mm,基布密度为62×62根/100mm,克重为200g/m2;基布拉力强度F≥1470N/50mm。
吊带7及吊环3由聚丙烯扁丝编织而成,克重为52.3g/m;宽厚尺寸为65 mm×2.5mm;吊带拉力强度F≥16kN/根,吊环拉力强度F≥32kN/环。
辅带2由尼纶丝编织而成,克重为31g/m;辅带拉力强度F≥9.5kN/根。
拉带4由尼纶丝编织而成,克重为29.2g/m;宽厚尺寸为39 mm×2.1 mm,拉带拉力强度F≥4.0kN/根
金属拉环6是铁制品,尺寸为61×37mm,拉环拉断力F--≥6.0kN/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守俊;郑全成,未经胡守俊;郑全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8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盛装液体的瓶状容器
- 下一篇:蒸压赤泥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