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燃烧器用热压二次风强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3952.6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3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车立新;朱禹洲;刘丽珍;陈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公用事业科技发展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68;F24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燃烧 器用 热压 二次 强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方案涉及一种家用燃气灶具的节能、低污染排放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用燃气嵌入式灶具由于结构及技术的限制,存在热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和燃烧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情况。该问题主要由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供给量不足或供给比例不合理引起。因此,改善二次风的供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的家用燃气灶具缺乏这种节能、低污染排放的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燃烧器用热压二次风强化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燃气灶具上增加一余热利用机构,改善二次风的供给,用于改善燃气灶具燃烧器的燃烧环境,提高家用燃气灶具的热效率,并降低燃烧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从而达到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燃烧器用热压二次风强化器,与燃烧器连接,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吸热部件、导热部件、热压提升通道部件和空气吸入通道部件;
所述吸热部件由具导热性能且不燃烧的材料制成圆台形状,圆台顶部形状根据燃烧器底部形状而定,圆台顶部与燃烧器底部紧密贴合;
所述导热部件由具导热性能且不燃烧的材料制成上大下小的柱状体,所述导热部件的上端与吸热部件紧密连接,下端随着热压提升通道部件的形状弯曲;
所述热压提升通道部件由不燃烧的材料制成上大下小的薄壁中空圆筒,其顶端开孔,它包围在导热部件的外围,且与导热部件同心;
所述空气吸入通道部件由不燃烧材料制成圆管形,其上端与热压提升通道部件的底部紧密连接,其下端延伸至外部与大气相通。
所述热压提升通道部件的外壁可包裹有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由吸热部件、导热部件、热压提升通道部件及空气吸入通道部件组成。吸热部件用于吸收燃烧器的热量,并将热量部分蓄积在该部件内,部分传导到与之紧密连接的导热部件上;导热部件从吸热部件处获得热量,并沿部件体向下传导,并不断加热包裹在导热部件外的二次空气层,使之渐渐升温产生热压;热压提升通道部件构成该实用新型的外包围及二次空气的流通通道,该部件通过其结构特征,合理组织二次空气的流动,并能逐渐提高二次空气的升力;空气吸入通道部件用于燃气灶具无法顺利吸入灶具外空气而设置的热压提升通道部件的延长通道,能保证二次空气的顺利供给。
采用上述技术措施,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以下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热部件及导热部件可将燃烧器的小部分热量,传导进入热压提升通道部件腔体内,加热其间的空气,从而使其内部空气产生热压,提升该气流升力和扰动,使之顺利进入燃烧器根部,支持燃烧器的燃烧反应。该过程将提高燃烧器的二次空气供给量,改善燃烧器的燃烧环境,使燃气燃烧更加完全,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通过回收燃气灶具火头余热,用于加热燃气灶具的二次风,加强其扰动强度及动力之装置。该装置能够强化燃气灶具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完全度,降低使用该发明的燃气灶具的燃气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燃气燃烧器用热压二次风强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方法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燃烧器用热压二次风强化器,与燃烧器连接,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吸热部件、导热部件、热压提升通道部件和空气吸入通道部件。
所述吸热部件1由具导热性能且不燃烧的材料制成圆台形状,圆台顶部形状根据燃烧器底部形状而定,圆台顶部与燃烧器底部紧密贴合。
所述导热部件2由具导热性能且不燃烧的材料制成上大下小的柱状体,所述导热部件的上端与吸热部件1紧密连接,下端随着热压提升通道部件3的形状弯曲。
所述热压提升通道部件3由不燃烧的材料制成上大下小的薄壁中空圆筒,其顶端开孔,它包围在导热部件2的外围,且与导热部件2同心;所述热压提升通道部件3的外壁可以包裹有隔热材料。
所述空气吸入通道部件4由不燃烧材料制成圆管形,其上端与热压提升通道部件3的底部紧密连接,其下端延伸至外部与大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公用事业科技发展公司,未经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公用事业科技发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醇基燃料汽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灯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