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回收节能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4684.X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2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奇;渠志鹏;魏崎峰;曹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F22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1026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回收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灶,特别是一种余热回节能收灶。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食堂、餐厅大量使用的炉灶,其热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不到40%,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不仅使燃气使用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这部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使环境温度大大提高,不利于人工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灶,该余热回收节能灶能购充分回收炉灶产生的余热,并且有效利用,以节约能源,扩大炉灶的使用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余热回收节能灶,包括带燃烧口的灶体,其特征在于,在灶体的燃烧口处设置带内腔的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在灶体上或灶体外设有余热再利用装置,在所述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内设有带内腔的散热金属体,一导热金属管路连通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和散热金属体,并组成封闭的介质腔道,所述的介质腔道内填充无机传热介质。
所述的余热再利用装置为一散热金属灶盘,所述的散热金属体为环状嵌置于散热金属灶盘上表面或内部,散热金属灶盘与散热金属体之间热导通。
所述的余热再利用装置为一带水箱的蒸汽发生装置,所述的散热金属体置于蒸汽发生装置的水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吸收灶体燃烧口处的余热,通过导热金属管路快速传至余热再利用装置,通过散热金属灶盘可以烧水、做饭、炒菜等;也可通过蒸汽发生装置加热水产生蒸汽,用以蒸饭、蒸菜,或取暖。
由于无机介质启动迅速、传热速度快,因此余热再利用装置尽管利用的是余热,其工作效果不亚于主灶体,而且无明火,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灶体,2.燃烧口,3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4导热金属管路,5散热金属灶盘,6散热金属体,7蒸汽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该种余热回收节能灶,包括带燃烧口2的灶体1,炊具置放在燃烧口2上方。
在灶体1的燃烧口2处设置带内腔的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3,该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3放置在燃烧口2周边(即炉芯的外围),位于炊具与灶体1之间的缝隙中。
在灶体上或灶体外设有余热再利用装置即散热金属灶盘5,在所述的余热再利用装置5内设有带内腔的环状的散热金属体6.一导热金属管路4连通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3和散热金属体6,并组成封闭的介质腔道,所述的介质腔道内填充无机传热介质。散热金属体6呈环状、S状均可。在散热金属灶盘5的下方设有底座,在底座与散热金属灶盘5之间设有常用高度调节结构,如螺旋柱等。
由余热回收导热金属环3、导热金属管路4和散热金属体6,及封闭于其内部腔道内的无机热介质共同构成无机高效热管结构。所述的无机高效热管为在一传热金属管内封装无机传热介质,它采用美国专利(US6132823)制作,该专利在中国的申请为ZL97180042,目前德州传茂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批量生产,并公开销售。它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能够将吸收的热量迅速传递到散热装置,其热传导速度是金属银的三万倍,使其导出的热量极其接近吸收的热量。
通过散热金属灶盘5可以烧水、做饭、炒菜等。由于无机介质启动迅速、传热速度快,因此余热再利用装置尽管利用的是余热,其工作效果不亚于主灶体,而且无明火,使用安全。
如图2,与图1不同之处是,所述的余热再利用装置为一带水箱的蒸汽发生装置7,所述的散热金属体6呈S状或环状置于蒸汽发生装置7的水箱内,用于对水加热产生蒸汽。通过蒸汽发生装置加热水产生蒸汽,用以蒸饭、蒸菜,或取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个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量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6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烟口可自控开闭的油烟机
- 下一篇:一种火炬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