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蔽数字通信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4760.7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周洪鹏;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8 | 分类号: | H01B1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项丽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数字通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屏蔽数字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局域网数字电缆得到了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网络技术的飞速成倍增长以及接入网技术跳跃式发展,给信息的传输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
千兆以太网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宽带要求,万兆比以太网(10Gbps)将成为主流技术。相对应的数字通信电缆需从超五类(100Mbps)、六类(200Mbps)向七类(600Mbps)、八类(1000Mbps)产品发展,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解决串音和衰减问题,本申请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情况下而进行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效降低串音和衰减的通信电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蔽数字通信电缆,包括多个线对、包覆在所述的多个线对外周的编织屏蔽层、挤塑在所述编织屏蔽层外周的护套,每个所述的线对包括两根相绞合设置的单线,每根单线由铜导线和包覆在铜导线外周的绝缘层组成,每个所述的线对外纵包一层单面铝箔,所述的铝箔的两端部相重叠设置,在多个所述的线对之间还设置有排流线,所述的排流线与各线对上的铝箔金属面相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铝箔两端相重叠部分的弧长占整个线对圆周的20%~50%。
所述的铝箔厚度为0.05-0.10mm。
所述的线对为四个,所述的排流线位于四个线对的中心,且每个所述的线对铝箔开口处沿圆切线方向互成90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屏蔽效果。
所述的排流线为铜线或镀锡铜线,且其直径为0.4~0.6mm。
所述的编织屏蔽层为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而成。
所述的单线的绝缘层为皮泡皮结构,其由内皮、发泡层和外皮组成,所述的内皮由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其厚度为0.02-0.03mm;所述的发泡层为物理发泡,发泡度为50%-60%;所述的外皮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其厚度大于0.1mm,绝缘层通过采用皮泡皮结构,可减小绝缘外径,进一步提高产品衰减指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电缆通过在线对外纵包铝箔进一步形成屏蔽,且在线对之间安放排流线,达到保护性接地和屏蔽接地要求,能够有效解决线对间串音的问题,保证信号有效传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具体实施的一种通信电缆;
其中:1、线对;11、单线;112、铜导线;111、绝缘层;1111、内皮;1112、物理发泡层;1113、外皮; 21、排流线;22、铝箔;23、编织屏蔽层;3、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所述的电缆,其由缆芯、包覆在缆芯上的屏蔽层23以及护套3组成。其中,缆芯主要由四个相绞合的线对1构成,每个线对1由两根单线11相均匀绞合而成,每根单线11由实心铜线112和包覆在实心铜线112外周的绝缘层111组成,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11结构为皮泡皮结构,即其由内皮1111、发泡层1112和外皮1113组成。其中,所述的内皮1111由低密度聚乙烯材料(LDPE)制成,其厚度为0.02-0.03mm;所述的发泡层1112为物理发泡,发泡度为50%-60%;所述的外皮1113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制成,其厚度大于0.1mm。通过绝缘层采用皮泡皮结构,减小绝缘外径,提高产品衰减指标。
每个所述的线对1外重叠纵包一层厚度为0.05-0.10mm的单面铝箔21,四个屏蔽的线对1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每个线对1上的铝箔21两端相重叠设置,且重叠的弧长占整个线对圆周的25%,且四个线对铝箔21屏蔽开口处A沿圆切线方向互成90度,以达到最佳的屏蔽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四个线对1的中心还设置一根直径为0.4~0.6mm的排流线21,所述的排流线21与四个线对的铝箔21金属面接触,以确保保护性接地和屏蔽接地要求。
所述的排流线21以及编织屏蔽层23均由铜丝或镀锡铜丝制成,所述的护套3厚度为0.6mm-1.0mm,其由PVC材料挤塑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