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呼叫自动控制及医护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5075.6 | 申请日: | 201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6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银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06F19/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呼叫 自动控制 医护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输液呼叫自动控制及医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在输液过程中,液体进入病患静脉的速度直接影响到药物对病患的治疗效果,速度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导致病患疼痛、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速度过慢则可能发生药效减弱或消失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效果受影响,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给患者带来不便。目前医院中常规临床输液一般采用传统的挂瓶输液的方式。挂瓶输液需要医护人员用眼睛观察,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凭经验和直觉或根据医嘱和病患的情况手工来调整液滴速度。在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下,输液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调整误差大,并且在输液过程中速度还可能会出现波动。此外,病人还可能会擅自调整滴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传统的输液方式需要医护人员人工观测药物剩余量,以便在药物用完及时结束输液过程。若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疏忽,没有在药物用完时及时换瓶或拔掉针头,极有可能造成病人出现回血现象,而且,在传统的输液方式下,为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因意外情况造成输液异常如:针头脱出或堵塞导致滴速骤然加快或滴液中止,或体位改变、输液管弯折导致滴速改变;或由于气泡进入体内,但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的没发现导致气栓致病人死亡等情况,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往往需要病人自己或者陪护人员或者医护人员及时进行监视,这无疑会给病人增加痛苦,给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增加负担。
为克服手工输液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检测和控制输液速度的装置,还有一些配合医用呼叫系统使用的输液控制装置,但是这些装置也都存在一些缺陷,或者是技术缺陷,或者是设计成本偏高。输液速度的检测和控制从实现的技术手段上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其中包括:(1)输液流速的有效检测。由于输液的速度受药液的浓度,导管材料特性及管壁光滑程度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检测流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2)输液流量精度的控制。如何达到控制流速的精度要求又能适当地控制设备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市场上也存在一些输液泵之类的设备,但因价格昂贵,大多仅限于在高端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使用。(3)输液流量装置尺寸的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装置尺寸略微偏大,有些甚至采用分离装置实现,如何能改变结构,缩小装置尺寸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4)相应配合使用的呼叫系统智能化。目前普遍采用的医用呼叫系统大多采用单片机通信实现,其主机与分机之间采用电缆连接,施工不便;同时需要病人或者陪护人员根据病患输液的实际情况进行监视和判断,并呼叫医护人员,由于病人和陪护人员的经验有限,无法准确判断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件状态,可能导致呼叫的不及时而造成输液事故,或者呼叫的过频繁而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5)呼叫应答终端设置的灵活性。目前普通采用将呼叫应答终端设置在护理站,而护士很多时间都是在各病床现场对病人进行护理工作,无法及时回到护理站对病人的呼叫进行应答,如果遇到病人危情却没有及时应答,则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如何设置灵活的呼叫应答终端,最及时地响应病人的呼叫请求,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6)医护人员交接班信息的传递效率。目前医护人员在交接班的时候,采用笔录和口述的方式对病人的治疗情况,基本情况进行交接,这种交接方式耗时大,效率低,在病人数量较多病情复杂的情况下,还容易导致交接内容出现误差,急需一个高效、完备的工作交接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呼叫自动控制及医护管理系统,将自动输液与自动呼叫及医护管理三者结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输液呼叫自动控制及医护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台病床智能终端、至少一台医生手持终端、至少一台护士手持终端、至少一台病人手持终端及一套中央主控系统;
所述病床智能终端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微控制器相连接的电源模块、键盘输入控制面板、红外对射传感器、显示模块、控流装置、无线通讯模块、指令接收器;
电源模块包括外部开关电源与内部备用电池用于给病床智能终端内各模块供电;
键盘输入控制面板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信息;
红外对射传感器,固定在莫非氏管外壁相应的套筒内,用于采集莫非氏管内滴液和输液管的实时状态数据,将采集的实时状态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
显示模块用于接收微控制器传输来的数据,并根据微控制器的指令信息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银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银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5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吊具
- 下一篇: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