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相沉积炉用三级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5199.4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蓉;王利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46/02;B01D46/30;C23C16/4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 三级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相沉积炉用三级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CVD化学气相沉积炉是利用气相沉积的原理,将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加热到一定工艺温度,在真空泵抽气系统产生的引力作用下,引至沉积室进行反应、沉积,生成新的固态物质。为了得到工艺要求的沉积厚度,此反应过程一般需连续工作20天左右。沉积过程中,如有中断现象发生,就会在沉积面上产生瑕疵,影响产品质量。在沉积过程中,大部分的生成物会沉积在沉积室内,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固态分子,会随着气流,沿着管道、过滤器,进入真空泵,如果该气流未经过滤器有效过滤,固态分子大量进入泵腔,随着沉积过程的持续进行,泵油污染不断加剧,最后使泵卡滞,停止工作,从而使得沉积过程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从以上陈述可以看出,过滤器在气相沉积炉中的关键作用。目前,此类设备是在原有真空炉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过滤器为单级、水冷结构,两台真空泵并联连接在系统上,轮流交替工作。沉积过程中,混合气体经单级过滤器过滤后,约有总量30%的粉尘进入泵腔,污染泵油,使得泵频繁发生卡滞现象,需迅速启动另外一台泵继续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工人对故障泵进行维修。这样重复进行,方能保证沉积过程持续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人要随时监视系统工作情况,发现隐患要立即解决,工人劳动强度相当大,用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气相沉积炉用三级过滤系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相沉积炉用三级过滤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真空泵,一级过滤器的上部腔体为双层水冷结构,一级过滤器的上部腔体内设置有水冷挡板,一级过滤器的下部为锥形捕集腔,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依次连接,三级过滤器输出口与真空泵连接。
上述的二级过滤器采用布袋过滤器。
上述的三级过滤器采用活性炭过滤器。
上述的三级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备用真空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简单的单级过滤变为三级过滤,目的使从炉内抽出的混合气体分别通过水冷挡板冷却过滤、布袋过滤、活性炭过滤三级有效过滤后,减少固体分子进入真空泵的数量,保证真空泵能长期保持稳定工作状况,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级过滤器1、二级过滤器2、三级过滤器3、真空泵,一级过滤器1的上部腔体为双层水冷结构,一级过滤器1的上部腔体内设置有水冷挡板4,一级过滤器1的下部为锥形捕集腔,经一级过滤器1冷却后的混合气体通过管路输出到二级过滤器2内,过滤后的气体输出到三级过滤器3,完成过滤后的气体经真空泵输出。
上述的二级过滤器2采用布袋过滤器。
上述的三级过滤器3采用活性炭过滤器。
上述的三级过滤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备用真空泵。
从炉内抽出的混合气体,首先进入一级过滤器,此过滤器的上部腔体为双层水冷结构,内部还设有水冷挡板,气体在这里进行充分冷却、凝结,下部为锥形捕集腔,捕集到的固体分子在这里收集,经试验实测,约有72%的固体分子被收集。
经一级过滤器冷却后的混合气体随后进入二级布袋过滤器内,布袋密度的选择,根据固态分子的大小来确定。气体经布袋过滤后方可进入管道,经实测,约总量20%的固态分子被拦截。最后,固态分子含量仅8%的气体进入最后一级活性炭过滤器,经过活性炭过滤装置后。气体的固态杂质的含量约3%左右,大大减少了粉尘进入泵腔的数量,减小了对泵油的污染,保证了真空泵长期、稳定的工作。
同时为了防止沉积过程中一台泵发生意外故障,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故为该系统配备了两台真空泵,并联连接在系统上,可轮流交替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5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