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滤芯保持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5678.6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占伟;王既平;仲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30 | 分类号: | B01D35/30;B01D35/31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保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汽车变速箱中滤清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滤芯保持架。
背景技术
滤清器是一种对润滑油进行过滤的装置,它可以滤除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和胶质等细小异物。因而,通过粗滤网将润滑油中的大颗粒的杂质过滤后,在油泵的出油口处还设有滤清器,以对润滑油进行进一步过滤,以保待润滑油的清洁。通常,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滤芯和滤芯保持架。其中,滤芯为滤清器的核心部件。滤清器在进行过滤时,会产生内外压力差,而装配在滤芯中的滤芯保持架可抵抗滤芯所产生的内外压差,从而有效防止了因压力差而造成的滤芯变形或失效。
现有的滤芯保持架由沿周向相隔设置的纵筋和沿轴向相隔设置的横筋相互连接构成一体结构的网状筒形刚性骨架,且骨架的一端突伸出三个支脚,每个支脚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勾部。在滤清器壳体内侧底部开设有三个对应的固定槽,滤芯保持架的三个支脚分别卡扣在三个固定槽中,从而将滤芯保持架固定在滤清器的壳体中。
然而,由于现有的滤芯架的三个支脚是卡扣在滤清器壳体底部的固定槽中,一方面,使得滤芯保持架在滤清器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晃动,从而导致滤芯保持架的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在拆卸滤芯保持架时,必须通过使用较大的外力将滤芯保持架从滤清器壳体中拔出,因而使得滤芯保持架不易拆卸。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滤芯保持架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拆卸且稳定性好的滤芯保持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滤芯保持架包括筒状的本体和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多个网孔,所述本体的一端沿轴向凸伸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外螺纹。
较佳地,所述本体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可加强本体的结构强度并保持本体材料的刚性。
较佳地,所述加强筋呈螺旋状。螺旋状的加强筋可合理分布应力,从而提高了本体的韧性。
较佳地,所述本体和所述固定部均呈圆筒状,且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本体的直径,所述网孔为圆形。
较佳地,所述新型滤芯保持架为注塑件。所述新型滤芯保持架通过注塑一次成型,从而可节省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芯保持架的一端设有固定部,且固定部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固定部的外螺纹与滤清器壳体的内螺纹的配合,使滤芯保持架螺纹连接在滤清器壳体中,从而增加了滤芯保持架固定的稳定性,且在安装和拆卸时,只需轻轻旋转滤芯保持架,就可将滤芯保持架拧紧或拧下,进而方便的实现了滤芯保持架的安装和拆卸。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芯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新型滤芯保持架包括圆筒状的本体20,所述本本20 上还开设有多个圆形的网孔21,所述本体20的表面设有螺旋状的加强筋22,螺旋状的所述加强筋22可合理分布所述本体20受到的外部应力,从而可加强所述本体20的结构强度并提高所述本体20的韧性。
所述本体20的末端沿所述本体20的轴向凸伸出一圆筒状的固定部23。所述固定部23的直径小于所述本体20的直径。而且,所述固定部23上开设有外螺纹。相应地,与本实施例新型滤芯保持架连接的滤清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可将本实施例新型滤芯保持架安装在滤清器壳体上。较佳地,本实施例新型滤芯保持架为注塑件,通过注塑一次成型所述新型滤芯保持架,可节省成本且提高生产效率。
由上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芯保持架的一端设有固定部23,且固定部23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固定部23的外螺纹与滤清器壳体的内螺纹的配合,使滤芯保持架螺纹连接在滤清器壳体中,从而增加了滤芯保持架固定的稳定性,且在安装和拆卸时,只需轻轻旋转滤芯保持架,就可将滤芯保持架拧紧或拧下,进而方便的实现了滤芯保持架的安装和拆卸。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5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