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6627.5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1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思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热器 进出 水口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
背景技术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由于集热效率高、可承压分体安装、外形美观,且能和建筑融为一体等诸多优点,正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
现在许多厂家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进出水口大多是吸热板芯铜集管直接伸出,集热器本身无其它连接部件,因而现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多采用铜卡套。这样导致产品出现以下问题:
1、铜卡套连接主要是依靠其里面的一个铜卡环在卡套螺母挤压下变形来填满铜管与卡套之间的连接间隙,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因为铜环的厚度不均匀时,螺母挤压变形不足,而使吸热板芯铜集管与卡套之间连接间隙未被填满,从而出漏水;
2、集热器连接处可拆卸性差,卡套里面的铜环在挤压变形后是不可恢复的,因此集热器一旦连接后再拆卸下来后卡套铜环就作废了,这会给产品的检修工作带来不便;
3、集热器进出水口的吸热板芯铜集管在搬运过程中容易磕碰变形而无法使用铜卡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可在所述集热器内连接集热器的吸热板芯铜集管,其中,所述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间的扳手卡位,以及贯穿所述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端在所述集热器内连接所述吸热板芯铜集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吸热板芯铜集管通过铜钎焊焊接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的中心线穿过所述通孔的圆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还包括一密封圈,通过所述密封圈包裹所述第一连接端并连接所述集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还包括可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包括两个连接端,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端中的卡接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包括两个连接端,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端中的波纹管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波纹管接头具有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安装、检修方便,且结构简单、不易漏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热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连接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连接管的主视图。
图5为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后的工程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集热器1内部一般包括一吸热板芯铜集管1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2可在所述集热器1内连接所述吸热板芯铜集管11,优选地,该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2是插入所述吸热板芯铜集管11中,并可与所述吸热板芯铜集管11张紧连接。所述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2与所述吸热板芯铜集管11之间可通过铜钎焊焊接在一起,为保证集热器进出水口外观美观,该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2与吸热板芯铜集管11的焊接处隐藏在集热器1里面。当一块集热器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它部件或其他集热器连接时,其它部件通管道直接与集热器进出水口接头2连接,避开以往卡套连接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思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思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