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6951.7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6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夏新晖;薛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弗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00 | 分类号: | B02C2/00;F16J15/18;F16J1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18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 破碎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锥破碎机,特别涉及一种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圆锥破碎机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圆锥破碎机内部躯体处防尘的密封结构有水分、干油封等多种结构,其中干油密封结构一般采用密封环和躯体面贴合,密封环的凹腔内加一定量的干油(或称润滑脂),起到润滑及防尘密封功能,防止灰尘进入到圆锥破碎机内部。
如图1所示,现有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密封环1安装于瓦架部4和躯体部3之间,密封环1由弹簧2托起,将密封环1的上面和躯体部3上的相应面贴合,密封环1的凹腔内储存一定量的干油5,如此干油一方面则起到润滑,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干油填充间隙,干油将吸收外部灰尘而对圆锥破碎机内部起到防尘密封作用。
圆锥破碎机使用时,在油脂未干或开始时其效果较好,但在部分灰尘较重、转速较快、摆动较大时,密封环的防尘功能将减弱;特别是密封环的底部及侧面和瓦架部间均有一定的间隙,小间隙的尺寸为1-2mm,大间隙的尺寸在弹簧处(密封环底部)将有10mm左右,如此当圆锥破碎机运转时因密封环的浮动将导致间隙的产生,灰尘将从底部进入到圆锥破碎机内部,灰尘进入后将会导致弹簧磨损和卡死,从而导致密封功能丧失,同时灰尘进入后会影响圆锥破碎机内部,影响各零件的使用及其寿命等。另外,因该密封环的凹腔内储存的干油只能于圆锥破碎机安装前或拆开检修时才可能加入,无法及时更换和更新,故部分工况的时间过长,导致内部干油和灰尘混合后干结,导致密封面磨损严重,同时也会加剧密封减弱的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其可阻止灰尘从底部进入圆锥破碎机内部,又可随时补充密封环内的干油。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包括密封环、弹簧、躯体部、瓦架部,密封环安装于瓦架部和躯体部之间,弹簧位于密封环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还包括橡胶条和注油孔道,橡胶条位于弹簧的两侧且位于密封环的下方,注油孔道位于橡胶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可阻止灰尘从底部进入圆锥破碎机内部,又可随时补充密封环内的干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圆锥破碎机的干油密封结构包括密封环11、弹簧12、躯体部13、瓦架部14、橡胶条16和注油孔道17,密封环11安装于瓦架部14和躯体部13之间,弹簧12位于密封环11的下方,橡胶条16位于弹簧12的两侧且位于密封环11的下方,注油孔道17位于橡胶条16的下方,从注油孔道17内可随时注入干油。干油会通过注油孔道17及橡胶条16的中间从密封环11底部的孔内进入到密封环11的凹腔内,从而补充内部干油,更有效起到润滑接触面及防尘等作用。
密封环的凹腔内储存一定量的干油15,橡胶条既可起到密封底部防尘作用,又可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对弹簧的支撑作用有一定的补充加强作用;通过注油孔道可随时对密封环内的干油进行补充,时刻保持其干油的润滑性及防尘吸尘性能;注油孔道除具有补充干油的功能外,在部分不适合用油脂的场合,直接可改为空气密封样式,可从注油孔道吹入一定压力的干净空气进入到密封环的凹腔内,使其内部气压高于外部空气压力,如此防止灰尘的进入。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弗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弗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