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增强RFID标签性能的电子标签定向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7697.2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2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牟军;宋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军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9/18;H01Q1/22;H01Q9/0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0002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rfid 标签 性能 电子标签 定向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射频识别(RFID)系统领域,特指一种电子标签定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电子编码(EPC)和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超高频(UHF)电子标签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射频识别(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与读写器构成,其工作过程是,读写器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并通过空间耦合方式发送出去(发送提问信号),当读写器进入电子标签的读取距离时电子标签接收到该提问信号并将读写器发送的电磁波进行反向散射偶合后返回给读写器(回复应答信号)。
由于电子标签方便、有效,电子标签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是将RFID电子标签直接贴在包装箱表面某个平整区域,但是这种将标签布置在包装箱某个平面上的方法具有局限性。
包装箱电子标签的辐射效率受到包装物品内容很大的影响。如果包装物品是水或油等可以吸收电磁波的介质,或者是金属等可以在特定方向反射电磁波的介质,则电子标签的辐射效率将大幅降低。在RFID应用中,要应对电磁辐射效率下降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加大天线增益,试图穿透电磁吸收物质;或者采用多天线方法,使部分天线能从不同角度接受电磁信号。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在包装中使用方向性天线,通过对天线的调节和设计,在某个方向增大增益或将辐射集中到某个没有电磁障碍的方向。但是,上述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加工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较佳天线性能的可增强RFID标签性能的电子标签定向天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增强RFID标签性能的电子标签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片基以及布置于片基的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一对称振子、第二对称振子和微芯片,所述片基的中部设有折叠线,所述微芯片布置于紧靠于折叠线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反射器与第二反射器以折叠线为中心线呈对称状布置,第一对称振子与第二对称振子以微芯片为中心沿折叠线的方向呈对称状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对称振子和第二对称振子为相同的对称振子且该对称振子的长度为所述微芯片接收电磁波波长的一半。
所述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为相同的反射器且该发射器的长度大于第一对称振子和第二对称振子的长度。
所述反射器与对称振子之间的距离为反射器长度的十分之一。
所述片基以折叠线为中心折叠成直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增强RFID标签性能的电子标签定向天线,结构简单紧凑、加工简便、成本低廉,在应用时,利用包装箱固有的空间属性,将天线放置在包装箱边缘,以达到增强RFID天线性能的目的;即,可依照包装箱的棱边布置,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令读取距离更远,在物流等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均能实现高效的非接触式管理。特别的,本实用新型对包装箱内是液体和金属等对电磁不友好物品的时,仍可增强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方向结果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反射器;2、第一对称振子;3、微芯片;4、第二反射器;5、第二对称振子;6、片基;7、折叠线;8、包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增强RFID标签性能的电子标签定向天线,包括片基6以及布置于片基6上的第一反射器1、第二反射器4、第一对称振子2、第二对称振子5和微芯片3,片基6的中部设有折叠线7,微芯片3及其辐射单元(图中未示)布置于紧靠于折叠线7的位置处,第一反射器1与第二反射器4以折叠线7为中心线呈对称状布置,第一对称振子2与第二对称振子5以微芯片3为中心沿折叠线7的方向呈对称状布置。其中,天线整体采用导电油墨印制或者真空镀铝法制造,微芯片3为可读写芯片,用于存储与包装内容物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对应的读写器进行更新;片基6的材质为纸张、PP、PE或PET等,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军,未经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7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