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动调节辊的铜箔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9117.3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0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荣;陈成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滔(连州)铜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3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铜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铜箔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稳定、距离大和精度高的铜箔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铜箔生产技术最先进的是日本和西方等发达国家,我国还属于落后阶段,大多数铜箔生产企业都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为主,特别是日本的技术与设备。但是由于国外对一些技术的保密,引进过来的技术和设备就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铜箔后处理工艺是铜箔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艺,后处理机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铜箔成品质量的好坏。后处理机的收卷辊会随着收卷的铜箔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大,就会逐渐的靠近其前面的导辊,因此,一般的后处理机就在收卷辊前设计了一根可移动的辊。在生产的过程中,由气压控制移动的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第一,此辊在生产中只能移动一次,并且移动的位置过大,容易引起此处铜箔张力的大幅度变化,造成铜箔的打折与收卷不齐。第二,此辊的分为左右两边控制辊的移动,两边是由气压的大小控制力的大小,并且与辊下面的摩擦力有关,因此,有时候操作移动此辊两边就难免出现力的左右不平衡,移动不同步的情况,造成铜箔打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稳定、距离大和精度高的带自动调节辊的铜箔收卷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带自动调节辊的铜箔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架,设置在收卷架上方的与电解槽阴极辊通过剥离铜箔传动的剥离辊以及设置在收卷架上方另一端的与剥离辊通过铜箔传动的收卷辊,所述剥离辊和收卷辊之间传动有一调节辊,该调节辊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相配合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收卷架上设置有一驱动调节辊在收卷架上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发射器、接收器和驱动机构都电连接在一控制模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调节辊固定在一调节架上,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都固定在调节架上。
具体的,所述发射器为红外线发射管,接收器为红外线接收管。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或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机构,把原来由两边控制辊移动的机械连方式接改为中间控制辊移动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杆连接在调节辊或调节架下面的中部,这样的结构就能避免左右移动不同步的问题。在调节辊或调节架的两端分别装一个检测装置,一端为发射器,一端为接收器,当收卷辊靠近调节辊时,就会遮挡接收器的信号接收,检测装置在这时候就发出一个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就开始操作移动调节辊或调节架动作,移动调节辊或调节架开始后退,在到达设定的距离后停止,以上过程是一个自动的不断重复的过程,直到换卷后,把调节辊或调节架恢复到最靠近收卷辊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操作调节辊移动时引起的张力波动问题,避免了铜箔打折与收卷不齐,调节辊的移动改为自动控制方式,具有移动稳定、距离大和精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带自动调节辊的铜箔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架9,设置在收卷架9上方的与电解槽阴极辊通过剥离铜箔2传动的剥离辊3以及设置在收卷架9上方另一端的与剥离辊3通过铜箔2传动的收卷辊7,剥离辊3和收卷辊7之间传动有一调节辊5,调节辊5固定在一调节架4上,该调节架4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相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601和红外线接收器602,收卷架9上设置有一驱动调节架4在收卷架9上平行移动的液压缸1;红外线发射器602、红外线接收器601和液压缸1都电连接在一控制模块8上。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带自动调节辊的铜箔收卷装置进行了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滔(连州)铜箔有限公司,未经建滔(连州)铜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