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9394.4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9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洋 |
主分类号: | G08B13/02 | 分类号: | G08B13/02;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防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富有,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机向人们下手,将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为了自身不必要的损失,不少的家庭和更多的单位和团体都装上了警报系统或防盗装置。
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安全隐患也日趋复杂。当店铺被盗时,损失的财产可能会使您白白辛苦一年,当家庭被盗时,可能损失的是您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积累的财富。
由于各种不法分子的偷盗,人们在外出时,为了保证自己贵重物品的安全,时刻都要防范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丢失。这将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一定紧张或不安的感觉,因此,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在生活上或是在工作上烦恼,都是不可低估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防盗系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丢装置,它采用将接收装置和报警器设置在随身携带的挂饰中,将相匹配发射装置设置在贵重物品上。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挂环、接收器、壳体、发射器、蓄电池、报警器、控制电路和警示电路构成;所述的壳体为桃心状,正面上设有开关和出音孔,正上方通过拉绳与挂环相连接;所述的接收器为感应并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装置,设置在壳体的侧棱内,并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壳体内的蓄电池和警报器;所述的发射器为方形独立体红外线装置;所述的控制电路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VL、红外线光敏晶体管V1、晶体管V2、电阻R1、R2和定位器RP组成;所述的警示电路由芯片IC、电阻R3电容C、晶体管V3和扬声器BL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既能够防止所带贵重物品的安全,又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类人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图中1-挂环、2-开关、3-出音孔、4-接收器、5-壳体、6-发射器、7-蓄电池、8-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挂环(1)、接收器(4)、壳体(5)、发射器(6)、蓄电池(7)、报警器(8)、控制电路和警示电路构成;所述的壳体(5)为桃心状,正面上设有开关(2)和出音孔(3),正上方通过拉绳与挂环(1)相连接;所述的接收器(4)为感应并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装置,设置在壳体(5)的侧棱内,并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壳体(5)内的蓄电池(7)和警报器(8);所述的发射器(6)为方形独立体红外线装置;所述的控制电路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VL、红外线光敏晶体管V1、晶体管V2、电阻R1、R2和定位器RP组成;所述的警示电路由芯片IC、电阻R3电容C1、C2、晶体管V3和扬声器BL组成。
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当闭合开关后,VL与V1在一定的距离内时,V1接收到VL发射的红外线,V2处于静止状态,IC不工作,BL不发声;当VL与V1超出一定的距离内时,V1将接收不到VL处发射的红外线,使V1的工作电流增大,V2饱和通电,IC通电工作,IC输出的电信号经V3放大后,驱动BL发出警示声。
在图1、图2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射器(6)为相对的独立体;当发射器(6)与接收器(4)所相距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警报器(8)不工作;当发射器(6)与接收器(4)所相距的距离超出一定范围后,报警器(8)发出的警报声将从出音孔(3)传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发射器(6)放入所带的贵重物品内;然后,将开关(2)打开,再通过挂环(1)将壳体(5)挂在特定的位置;当所带的贵重物品超出一定范围后,报警器(8)将发出声音提醒人们,注意物品的安全;当关闭开关(2)时,发射器(6)与接收器(4)超出特定的范围,报警器(8)将不发出报警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洋,未经胡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3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