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框胶固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9432.6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波;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框胶 固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框胶固化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优点,在当前的平板示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
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液晶面板包括上下两层基板以及处于两层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在液晶面板的两层基板之间、液晶层液晶的四周还设有封框胶(Sealant),封框胶起连接两层基板并防止液晶层内的液晶泄露的作用。
在LCD中,一般采用真空注入法和液晶滴加法(ODF:One DropFilling)在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传统LCD的真空注入法,一般采用环氧树脂基的热固型密封剂作为密封剂。在安装两个基板后,对热固型密封剂进行加热和固化,从而使两个基板粘合到一起。
然而,随着大型显示屏的出现,用真空注入法制作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已经变得很不方便,尤其在第五代的面板制造过程中,液晶滴加法已经取代了过去以液晶注入方式所进行的面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在LCD行业ODF工艺中封框胶在短时间内是否完全固化,对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液晶滴加法中,封框胶一般采用为烯酸类树脂基的紫外线(UV)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热固化剂混合而成,即封框胶包括光固化成分和热固化成分,与光固化成分和热固化成分其两种成分相适应,封框胶的完全固化须经过UV固化(或称光固化)和热固化两个步骤。目前工艺流程为:将已涂布封框胶的基板和滴加液晶的基板放置于真空贴合设备中贴合后,再先搬送贴合的液晶面板至光固化设备,使用光固化设备对液晶面板上的封框胶进行光固化。
如图1所示,现有的光固化设备包括UV灯源1、掩膜板2、液晶面板3、载放台4,UV灯源1产生的射线照射在载放台4上的液晶面板3上,从而固化封框胶内的光固化成分,掩膜板2可以防止UV灯源1产生的射线照射到液晶区域;然后再将液晶面板3搬送到热固化设备,对封框胶内的热固化成分进行热固化,从而实现封框胶完全固化。
在实现上述封框胶固化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现有的封框胶固化设备中,封框胶中光固化成分和热固化成分的固化是在不同设备中完成的,仅对封框胶进行光固化后,封框胶仅实现了部分固化,此时封框胶固化率较低,产品易发生液晶对封框胶穿刺不良(即液晶渗透进入封框胶内部),严重时液晶对封框胶穿透,使得液晶泄露于产品显示区外围,由于此时封框胶固化率较低,封框胶粘着力并不强,搬送产品的过程中Glass的贴合精度容易发生偏移,最终导致生产的液晶面板易发生漏光不良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易发生漏光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框胶固化设备,包括光固化单元、定位体以及供热单元,其中:
所述定位体用于支撑并定位放置于其上的液晶面板;
所述供热单元用于对在所述定位体上的所述液晶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热固化;
所述光固化单元用于对所述定位体上的所述液晶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光固化。
进一步,所述供热单元以释放热气流的方式对所述封框胶提供热量;和/或,
所述光固化单元包括掩膜板以及密封垫,其中:
所述密封垫设置于在所述定位体上支撑液晶面板的一侧,且支撑所述液晶面板的四周边沿,所述密封垫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掩膜板和所述定位体密闭接触;所述密封垫上或者所述定位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掩膜板、所述定位体以及所述密封垫之间的所述热气流气压大小的出气装置。
进一步,所述供热单元包括热源、吹风装置和导热装置,其中:
所述导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源、所述定位体相连接;
所述吹风装置用于将所述热源产生的所述热气流经由所述导热装置、所述定位体传输至所述液晶面板。
进一步,所述出气装置为至少两个热量调整阀。
进一步,所述定位体设有第一腔体、第一入口部和第一出口部,其中:
所述第一出口部为开设于所述定位体上支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的两个以上的通孔;
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部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部相连通;
所述供热单元与所述第一入口部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供热单元所提供的所述热气流经过所述第一入口部、所述第一腔体后,从所述第一出口部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差溶液密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腔体称重法透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