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9447.2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通;安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点焊 垫板 装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生产线中外覆盖件为了保证焊接强度需要进行点焊接,普通的焊接方式在焊点焊接完成后会在零件上留下焊接印记,影响车身外观质量。目前使用的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是一个焊点设置一块铜垫板,铜垫板与夹具之间通过富有弹性的钢硅片连接。这种铜垫板及铜垫板与夹具之间的连接方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单块铜垫板在焊接时与零件接触面小,受力面就小,焊钳在压紧铜垫板时由于焊钳的压力就会在零件上留下焊接印记,影响美观,因此这种铜垫板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与零件配合的修磨,一旦修磨不到位就会影响到车身外观的焊接质量。铜垫板与夹具之间用硅钢片连接,硅钢片是导电的,在焊钳通电的瞬间会导致部分电流的流失,影响焊接质量。硅钢片的作用就是在焊接时当铜垫板接触不到零件时,靠硅钢片的弹性使铜垫板靠近零件实现焊接,硅钢片与夹具连接的一边是固定的,当焊钳拉动铜垫板时就有一个发角度,这个发角度会使焊钳在零件上压出缺陷,两个连接点存在阶差,时间长了,硅钢片容易断裂,硅钢片的连接部位比较软,焊钳打焊时在铜垫板上稍有有一点偏,铜垫板就会打歪,将零件打坏,严重的会将铜垫板打坏,这种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一旦磨损或损坏,拆卸和维修都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拆卸、维修方便,在焊接完成后不会在零件表面留下焊接印记,焊接时没有电流的分流,保证车身外观的焊接质量。
一种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包括铜垫板、上弹簧、支撑块、下弹簧、活动销、固定螺栓,所述的铜垫板下部的两端固定有两个活动销,所述的活动销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螺栓;所述的上弹簧、支撑块、下弹簧依次穿套于活动销上,上弹簧的一端顶在铜垫板上,另一端与支撑块相抵,所述的下弹簧一端顶在支撑块上,另一端与固定螺栓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动销通过安装板与铜垫板固定,使铜垫板更耐用,延长铜垫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铜垫板和安装板之间用铜垫板紧固螺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块呈U型,U型的两端穿套在活动销上,节省支撑块的材料,同时方便使用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块为绝缘材料制成,更优选为尼龙材料,在进行焊接时不会有电流的分流,保证车身外观的焊接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螺栓与下弹簧之间加有一保险垫片,增加固定的牢固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部件是采用机加工而成,所有装配孔径都是一样的,工装部件的连接采用同样规格的螺栓,提高了部件的通用性,方便拆卸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销和支撑块是活动式的,中间加有上弹簧,在零件放到夹具上时直接接触铜垫板,铜垫板的高度可以通过上弹簧进行自动微调。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支撑块固定在夹具上,高度和方向都可以调节,活动销和支撑块之间的磨损小,整个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磨损比较严重的就是铜垫板,当铜垫板磨损严重时,只需对铜垫板进行更换,一旦铜垫板磨损后只需要将固定铜垫板的两个铜垫板紧固螺栓松开更换新的铜垫板即可,无需对整个机构进行更换,更换新的铜垫板操作简单,一般员工都可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销的更换操作也很简单,只要将固定在夹具上的两个螺栓拧下,将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拿出,再将活动销下面的固定螺栓拧下,取出下弹簧,拿出支撑块,更换新的支撑块,按照原来的装配顺序装上即可,支撑块的加工简单,只需要简单的线切割就可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铜垫板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铜垫板表面积大,接触零件的部位大,焊接完成后不会在零件表面留下焊接印记,铜垫板与安装板在一个平面上,不会有同伴歪斜现象,这样在焊接时,不会将零件打变形;固定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的支撑块是绝缘的,在进行焊接时不会有电流的分流,保证车身外观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身点焊铜垫板装配机构包括铜垫板1、安装板2、上弹簧3、支撑块4、保险垫片5、固定螺栓6、铜垫板紧固螺孔7、铜垫板紧固螺栓8、支撑块紧固螺孔9、活动销10、下弹簧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