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烤盘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0489.8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5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龙 |
主分类号: | A47J37/10 | 分类号: | A47J37/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盘,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污染和耗能的烧烤盘。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饮食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拿烧烤来说,从以前街边的地摊烧烤到现在饭店面里的韩式或日式烧烤以及自助烧烤等;虽然现在的韩式或日式烧烤较以往的街边烧烤卫生且油烟少,但却因为烧烤盘多为较薄材质,故在烧烤过程时如果火候大则容易将食物烤糊,若火候小则食物熟的慢,时常会发生食物生熟不均匀的问题;因其较薄的材质,也会导致散热较快、保温时间短、浪费大量能源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烤盘,所述的烧烤盘通过使用铸铁或铸钢材质,加热过程只需短时间即使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后即可将火源关闭,且能够达到长时间的保温,烤肉或烧烤其它食物时间短、使食物烧烤均匀,肉质鲜嫩,且油烟稀少,非常适合室内使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烤盘,包括盘体和把手,所述盘体外缘为圆形结构,在盘体的中间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中间设有贯穿的穿孔,在凸起的中心上部连接有把手,在内侧壁的上端面设有平面壁。
所述的烧烤盘,所述把手与凸起或通过螺栓螺栓连接或固定连接,把手的上端头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的烧烤盘,在内侧壁上端面设置的平面壁为向外或向内折边或将内侧壁上端面设置为平面。
所述的烧烤盘,在凸起处的下端与内侧壁的下端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的烧烤盘,在盘体底盘与平面壁之间的外侧壁上可设置手柄。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烧烤盘,通过将油倒在把手的端头上,让油顺着圆形或椭圆形面往下流,使油均匀的扩散在盘体的凸起和间隙上,通过液化气和天然气加热,加热过程只需短时间即使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后即可将火源关闭,能够达到长时间的保温,而且烤肉或烧烤其它食物的时间短、使食物烧烤均匀,肉质鲜嫩,且油烟稀少,非常适合室内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烤出来的肉质鲜嫩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螺栓;3、凸起;4、平面壁;5、内侧壁;6、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烧烤盘,包括盘体和把手1,所述盘体为圆形结构,在盘体的中间设有凸起3,所述凸起3中间设有贯穿的穿孔,在凸起3的中心上部连接有把手1,在内侧壁5的上端面设有平面壁4;所述把手1的上端头为圆形或椭圆形,螺栓2穿过凸起3中间的穿孔与把手1螺栓连接;在内侧壁5上端面设置的平面壁4为向外或向内折边或将内侧壁5上端面设置为平面;在凸起3处的下端与内侧壁5的下端之间设有间隙;在盘体底盘6与平面壁4之间的外侧壁上可设置手柄。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烧烤盘,通过将油倒在把手1的端头上,让油顺着把手1端头的圆形或椭圆形面往下流,使油均匀的扩散在盘体的凸起3上,再慢慢流到凸起3下端与内侧壁5下端的间隙处,通过液化气和天然气对底盘6加热,加热过程只需很短的时间即可使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后即可将火源关闭,将肉或蔬菜等放在凸起3上烤,也可以放在平面壁4上烤,使烤出来的食物肉质鲜嫩,只需很短的时间便可食用,方便卫生,因为本实用新型是铸铁和铸钢材质,因其壁厚,故能够达到长时间的保温,不仅如此,还可节约燃气和煤气的消耗,油烟稀少,且在室内使用也很方便;然而对烧烤店来说,烧烤盘的数量肯定不在少数,而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的时候可将盘体凸起3处中间的螺栓2和把手1拆掉;使多个本实用新型可以叠放在一起,不仅节约空间而且取放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向外折边和底盘的侧壁之间,可选择放两个对称的手柄,以使人们拿起该烧烤盘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因此未作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龙,未经王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04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硅酸铁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下一篇:极片涂层的移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