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0936.X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朱二喜;徐敏;陆红蕾;周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G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车牌 识别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嵌入式车牌识别的自动道闸智能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智能道闸是由箱体、同步交流电机、减速机构、保护机构、传动部分、栏杆、电子控制等部分组成,集光、电、机械控制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控制部分以光电开关、行程开关、机械限位设备作为多重保护定位控制,采用单、双触点控制的全电路;以弱电控制强电,内置单片机微电脑处理芯片,具备智能逻辑控制处理功能。控制方式以无线遥控、IC刷卡或者电子标识读入等方式。将车牌识别设备应用于道闸控制设备中在现有技术里较为常见,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基于车牌号码图像对比的自动道闸控制。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实现车辆出入停车场图像对比,有效防止车辆的丢失。车牌号码图像对比功能可以将入场的车辆外形和车牌号码摄像,并保存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当车辆出去读卡时,屏幕上自动出现车辆在出口处摄像图像和在入口处摄像的图像,操作人员可以将出场的车辆与服务器中记录的IC卡号和摄录的图像进行对比,在确定卡号、车牌、车型等于记录相符后,启动自动道闸升起栏杆,放行车辆。
2、基于IC卡与车牌对比的自动道闸控制。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车牌识别确保各用户的IC卡与其车牌号码一一对应,一车一卡。
上述的方案中,车牌识别系统仅作为自动道闸的一种辅助手段,未能实现对道闸的全自动控制,也无从实现车辆通行的自动管理,最终仍需要操作人员在核对车辆信息之后,通过人工方式控制道闸起落,大大影响了道闸的通行效率。另外上述方案实现时,需要额外的设备(IC卡装置,计算机服务器等),使得系统实现的费用大大增加;另外还不容易扩展或者升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为了实现道闸控制的智能化,实现无人化道闸运作及区域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该系统提升道闸通行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诸多优点,将车牌识别技术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对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确定车辆放行和栏杆的升降,不是本区域车辆进入时进行临时权限赋予并放行或者不允许通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构成:
该系统包括数个车辆感应线圈、摄像单元、ARM控制中心和指令输出模块,所述的ARM控制中心分别连接数个车辆感应线圈、摄像单元和指令输出模块。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中还包括一个人机交互界面,用于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更新道闸的通行权限记录。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ARM控制中心至少包括图像数据处理单元,用于从摄像单元提供的图片中提取车牌号;权限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判断上述车牌号与预存车牌号是否一致。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中的数个感应线圈至少包括设置于道闸内部及外部的各一个感应线圈。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中的指令输出模块包括设置与道闸位置的栏杆及至少一个声光报警器,所述的道闸位置的栏杆及至少一个声光报警器与ARM控制中心相连接。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中的摄像单元为至少一个高清摄像头。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还包括一外部存储器,用于存储车辆进出信息。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ARM控制中心还包括一功能扩展接口,用于软件升级。
该嵌入式车牌识别的智能道闸系统,还包括一内部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道闸通行权限数据,上述的车辆通行权限数据可为预存储数据。
当车辆触及车辆感应线圈时,车辆感应线圈信号将会中断,触发摄像单元进行拍照并将拍到的车牌图像送到ARM控制中心,通过ARM的数据处理,将拍到的车牌图片识别成车牌号码后,ARM控制中心将调用内部存储器中的道闸通行权限数据与上述的车牌号码进行比对,指令输出模块接收到比对结果后将进行处理,如上述车牌号码与内部存储器中的道闸通行权限数据相匹配,则开启栏杆,车辆允许进入;如上述车牌号码与内部存储器中的道闸通行权限数据不匹配,报警器将会报警,转人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0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千斤顶
- 下一篇:一种隐形码识别器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