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防飞溅排污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1556.8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0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黎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志坚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D11/18;E03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32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飞溅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排污系统与厕所排污管道中,可以防止排污管和厕所排污管中由于粪便和其他重物掉落排污管而引起的水污飞溅现象的排污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城镇建设中排污管需求量将持续大幅增长,排污管道是家庭、企业、学校等单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日常生活的排污管道及厕所排污管道的使中,当重物或者粪便掉入排污管时存在着污水飞溅的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飞溅排污管,它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解决了排污管及厕所管道粪便和重物掉落时污水溅的现象,安装方便,扩展、延长、连接管道均非常方便。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竖直管道、倾斜管道、第二竖直管道和管道连接头,第一竖直管道下端与倾斜管道上端连接,倾斜管道下端与第二竖直管道上端连接,第二竖直管道与管道连接头连接。
所述的第一竖直管道与第二竖直管道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水平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钢铁等适用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竖直管道可以连接其它管道,如马桶、蹲便器等,该管道中的倾斜管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管道下底可以让重物或粪便滑入管道速度变慢,以使重物或粪便掉入管道的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由于重物或粪便掉入管道引起的污水飞溅的高度,倾斜管道的上顶则可以挡住由于重物或粪便掉入管道飞溅起来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飞溅效果,而倾斜管道越长防止污水飞溅的效果越好,第二竖直管道可以减少污水飞溅的角度,从而使防污水飞溅的效果更好,第二竖直管道越长防飞溅的效果将会更好,管道连接头则可以扩展管道连接的长度及方向,以上整体的设计组合可以降低防飞溅排污管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解决了排污管及厕所管道粪便和重物掉落时污水溅的现象,安装方便,扩展、延长、连接管道均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竖直管道1、倾斜管道2、第二竖直管道3和管道连接头4,第一竖直管道1下端与倾斜管道2上端连接,倾斜管道2下端与第二竖直管道3上端连接,第二竖直管道3与管道连接头4连接。
所述的第一竖直管道1与第二竖直管道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水平线。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塑料、钢铁等适用材料制作而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竖直管道1可以连接其它管道,如马桶、蹲便器等,该管道中的倾斜管道2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管道2下底可以让重物或粪便滑入管道速度变慢,以使重物或粪便掉入管道的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由于重物或粪便掉入管道引起的污水飞溅的高度,倾斜管道2的上顶则可以挡住由于重物或粪便掉入管道飞溅起来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飞溅效果,而倾斜管道2越长防止污水飞溅的效果越好,第二竖直管道3可以减少污水飞溅的角度,从而使防污水飞溅的效果更好,第二竖直管道3越长防飞溅的效果将会更好,管道连接头4则可以扩展管道连接的长度及方向,以上整体的设计组合可以降低防飞溅排污管的高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解决了排污管及厕所管道粪便和重物掉落时污水溅的现象,安装方便,扩展、延长、连接管道均非常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照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包含存水弯道5,存水弯道5前端与第二竖直管道3的末端连接,存水弯道5的末端与管道连接头4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所述的存水弯道5与第二竖直管道3呈30-50度角。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存水弯道5可以将下水道下面的空气隔绝,防止臭气进入室内,管道连接头4则可以扩展管道连接的长度及方向,以上整体的设计组合可以降低防飞溅排污管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志坚,未经黎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1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