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荷重测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2855.3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3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80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荷重 测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是汽车减震器的荷重测试机。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业对很多零件,如减震器等,需要进行荷重测试,检验减震器能承受的最大重量,通常采用抽样法对一批产品中的一部分做破坏性测试,以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抽样检查减震器时,用压机对产品施压,直到压碎产品,从压力表上读出最大压力值。
由于减震器内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压缩的过程中会缓冲压力,弹性元件逐渐被压缩到极限,压力继续增大,直至减震器被压碎。由于常规压力测试机如CN200820061121.7“教学用压力测试仪”,下压件位于零件上方,重心高,测试减震器之类的具有弹性元件的零件时,会产生振动,影响到测试精度。压力表只能反映零件被破坏瞬间的压力值,不能记录测试全过程,不利于技术人员分析减震器失效前性能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荷重测试机,测试压力大、稳定性好,检测结果准确,测试过程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减震器荷重测试机,测试台部分由支撑架和底座连接而成,支撑架由下板、上板和立柱用螺栓固定,其特征在于,底座上安装有油压缸,油压缸的活塞杆穿过下板,顶端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上用螺栓固定有夹具,待检测的减震器用螺栓固定在夹具上;夹具的正上方安装有顶针,顶针和荷重计连接,荷重计被螺栓固定在上板的下表面,并和控制箱电连接。
所述支撑架的立柱之间安装有透明的观察窗,其中至少一个可以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压缸位于夹具的下方,使用时将零件向上升起,和荷重计接触,因此测试台重心低,更加稳定,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测试台被观察窗保护,防止碎片飞溅伤人,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测试座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油压缸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减震器的荷重测试机,由测试台、底座4、控制箱9、油箱6、电机8和计算机10等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测试台包括支撑架1、测试座2和油压缸3,其中支撑架由上板11、下板21和4根立柱15用螺栓连接而成,立柱15之间安装有机玻璃制作的观察窗16,防止零件被破坏时,碎片飞溅伤人。
支撑架1中上板11的下表面安装有荷重计12,荷重计下固定有顶针13。4根螺栓20穿过油压缸3底座的螺孔,将下板21和底座4固定。油压缸3由缸体22和活塞、活塞杆19组成,三者之间安装有密封件和耐磨环,油压缸3底座上有油路接口23。活塞杆19穿过下板21中心的圆孔,顶端装有旋转座18,旋转座和夹具用螺钉固定。旋转座的中心和顶针13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荷重计12和控制箱9内的放大器连接,检测信号经过放大后传到控制箱9内的PLC控制电路。PLC控制电路和计算机10的串口连接,并且经过驱动电路后控制电机8和电磁阀5。
油路部分包含油箱6,电机8通过调速器带动高压齿轮泵7,通过比例溢流阀,使油路内保持高压。油路通过过滤阀、单向阀、比例溢流阀,进入电磁阀5,通过油管24进入油压缸3底座的油路接口23。油路上安装有压力表组,显示油路内的油压,调节比例溢流阀可以控制油路压力,进而改变油压缸3内活塞杆19的推力。
测试时,首先打开控制箱9内的总电闸,启动电机8,打开计算机10上的专用测试软件,完成初始化后,设置保存的文件名,并设置好测试标准值、测试时间等相关参数,并调节比例溢流阀设置油路内的压力。
选用和待测减震器配套的夹具17,打开观察窗16,用螺栓将夹具固定在旋转座18上,再将待测的减震器14用螺栓固定在夹具17上,关好观察窗。
按下控制箱9上的启动开关,PLC电路打开电磁阀5的进油路,使高压油经过电磁阀5、油管24进入油压缸3内,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活塞杆19及与之连接的旋转座18、夹具17、待测的减震器14一起升起,直至减震器14的上表面被顶针13顶住,压力值通过顶针上方的荷重计12反馈给控制箱9内部的PLC控制电路和计算机,当压力大于设定值时,测试软件自动记录测试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2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低缸体或缸体的涂胶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钢绞线拉力试验用的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