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状软骨压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4246.1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运宏 |
主分类号: | A61M16/01 | 分类号: | A61M16/01;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3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状 软骨 压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气管和食管的环状软骨压迫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全身麻醉时,为了预防消化道内的物质涌出食道或气体进入消化道,经常需要对环状软骨进行按压,使环状软骨向颈椎方向移动与周围组织压闭食管,封堵食道。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手指按压,由于按压部位、按压力度、按压时间、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等的不同,因此经常无法达到有效按压的目的。
吴光兰、钱克俭、赵为禄、马龙先等所著《环状软骨压迫器防止全麻快速诱导气体入胃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7,37(1):91-92)报道的环状软骨压迫器采用1只特制的人造革半月形枕垫,长18cm,高5cm,宽8cm,颈椎中点枕垫最低,两侧偏高,呈半月形,双侧高点各安装1根宽2cm的塑料拉链,两根拉链紧扣形成环圈,虽然起到环状软骨压迫作用,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拉链式环形紧扣固定法会对整个颈部血管神经造成压迫,阻碍大脑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2、此种紧扣固定法没有压力显示,无法量化对环状软骨按压的力度,不能反映按压情况;3、此法没有压力保护装置,容易因为压力过大造成气管软骨环或环状软骨的损伤。因此至今未见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环状软骨按压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对整个颈部血管神经不造成压迫,可量化环状软骨按压力度,实时反应按压情况,按压的压力可控的环状软骨压迫器。
本实用新型设有弧形弹力架和弧形按压垫;所述弧形按压垫与弧形弹力架内侧一端连接。
所述弧形弹力架可采用弧形钢片等,所述弧形弹力架可采用U形或C形等弹力架。
所述弧形按压垫可采用弧形柔软按压垫,所述弧形柔软按压垫可采用弧形硅胶按压垫或弧形橡胶按压垫等,弧形按压垫的结构形状按仿生物学柔软按压垫设计,使用时,像马鞍一样“骑”在环状软骨上,按压时能充分接触,不会滑脱。
所述弧形弹力架上最好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显示器、压力设定器、压力调节器、松解器、压力保护器、颈部托架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弧形按压垫的底部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可采用金属支撑件或工程塑料支撑件等,所述支撑件的一面与弧形按压垫连接,支撑件的另一面与压力传感器连接,连接部设有活动关节,目的是使来自不同角度按压力量都能传导到压力传感器上。
所述压力传感器可采用机械压力传感器或电子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在弧形按压垫的支撑件与弧形弹力架之间。
所述压力显示器的输入端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压力显示器可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压力表盘等,它可以固定在弧形弹力架上,靠近压力传感器端,压力显示器面向操作者,便于操作者查看。
所述压力设定器是一种电子装置,压力设定器与压力感应器或压力显示器相连;所述压力设定器设有功能键、显示器、芯片和扬声器,芯片分别与功能件、显示器和扬声器连接,所述压力设定器可以与压力显示器集成在一起或单独做成一个设备与压力显示器并排放置,所述压力设定器的功能是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压力值,当压力感应器或压力显示器上的数值达到或超过这些设定的数值时,压力设定器会提示报警。
所述压力调节器用于调节弧形弹力架的弹力状态,所述压力调节器设有拉杆、调节杆和卡片,拉杆两端固定在弧形弹力架的中段上下,使弧形弹力架始终处于弧形的弹性状态;调节杆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倒齿,调节杆的一端固定在拉杆的中段,调节杆的另一端是游离端,所述游离端指向弧形弹力架的中点,依靠调节杆上的倒齿与固定在弧形弹力架中点的卡片咬合;所述卡片固定在弧形弹力架背侧中点处,当拉杆推动调节杆向弧形弹力架中点移动,通过调节杆上的倒齿与卡片一齿一齿挂紧时,实现弧形弹力架两端距离靠近。
所述松解器用于快速松解弧形弹力架,所述松解器由松解钮、弹簧及压力调节器的卡片组成,松解钮与卡片相连,当推动松解钮时,松解钮带动卡片从调节杆杆臂上的倒齿移开,使调节杆呈游离状态;弹簧与松解钮或卡片相连,在松开松解钮时,卡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回到功能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运宏,未经张运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4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的把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更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