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线对插式导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5956.6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美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24;H01R4/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线式导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中,很多设备配电时需要用到导线连接器,导线连接器一般由连接器塑胶座和固定在塑胶座上的接线端子组成,现在流行的导线连接器多数采用螺钉固定导线,这样很不方便,特别是在使用线排连接导线时,有很多螺钉需要固定,花费大量的时间。
专利号ZL200920145066.4一种插线式导线连接器,它固定导线采用直接插接的方式,十分方便,其不足之处是:它是相向插线式连接结构,即二根导线同向插入后电连接,同时,它的连接端子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插线对插式导线连接器,它采用插线相对插入连接,无需要使用螺钉固定导线,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插线对插式导线连接器,包括塑胶盒、盒盖,塑胶盒上成型有导线插入通孔和插套内窝,盒盖上成型有收容窝和插入榫,收容窝成型 在插入榫上,连接端子由水平段和呈八字形的二个弹性框边组成,连接端子插套在收容窝中,插入榫插套固定在插套窝中,二个弹性框边抵制在插套内窝上部。
所述与导线插入通孔并排成型有铜片的固定孔,铜片超声波热融固定在固定孔处,盒盖超声波热融固定在收容窝中。
所述塑胶盒上的导线插入通孔的下部成型有拆线孔。
所述塑胶盒和盒盖上成型有相通的组装固定用通孔。
所述插套内窝上成型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分别与盒盖上的插入榫和配合台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它的连接端子结构简单生产更容易,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2、它可以实现二根导线相对插接在本实用新型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分解图。
图5为塑胶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成线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二根导线相对插入本实用新型固定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塑胶盒;2、盒盖;3、连接端子;4、铜片;11、导线 插入通孔;12、插套内窝;13、固定孔;14、拆线孔;21、收容窝;22、插入榫;23、配合台阶;100、组装固定用通孔;121、第一台阶;122、第二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5所示,插线对插式导线连接器,包括塑胶盒1、盒盖2,塑胶盒1上成型有导线插入通孔11和插套内窝12,盒盖2上成型有收容窝21和插入榫22,收容窝21成型在插入榫22上,连接端子3由水平段31和呈八字形的二个弹性框边32组成,连接端子3插套在收容窝21中,插入榫22插套固定在插套窝21中,二个弹性框边32抵制在插套内窝12上部。
所述与导线插入通孔11并排成型有铜片4的固定孔13,铜片4超声波热融固定在固定孔13处,盒盖2超声波热融固定在收容窝21中。
所述塑胶盒1上的导线插入通孔11的下部成型有拆线孔14。
所述塑胶盒1和盒盖2上成型有相通的组装固定用通孔100。
所述插套内窝12上成型有第一台阶121和第二台阶122分别与盒盖2上的插入榫22和配合台阶23相配合。
工作原理:见图3所示,插接导线时,先将导线前部的绝缘包覆去掉,导线插套进去后,向回拉导线的裸露部分卡在了弹性框边32上部和插套内窝12上部之间,也有部分裸露导线卡制在铜片4与连接端子3之间。
插裸露导线时,可以先用一根小杆从拆线孔14中插入,把弹性 框边32压下后,再插入导线裸露部分。拆导线时,也是先用一根小杆从拆线孔14中插入,把弹性框边32压下后,便可以将导线拉出。
组装固定用通孔100是为了组装成如图6所示的接线排时,可以通过组装固定用通孔100将多个本实用新型固定在一起。
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二根导线相对插接在本实用新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美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美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