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7235.9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舟航;吴玉新;吕俊复;岳光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热值 固体燃料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由煤炭引发的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国际高技术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能有效的控制NOx和SO2的产生和排放,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比较好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之一。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世界能源和电力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生命力。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燃料分布不均匀,很多地区燃料匮乏或是只有热值很低的劣质燃料,虽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适应性很广,但仍然无法稳定、完全地燃烧热值很低的燃料。如果能够燃烧热值很低的燃料,就能充分利用我国的能源资源,解决一些地区的燃料供应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以燃烧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无法燃烧的热值很低的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燃烧室、旋风分离器和尾部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室的炉墙采用重型炉墙,四周不布置水冷壁;所述尾部烟道的烟气进口与旋风分离器的顶部的烟气出口连通,尾部烟道的烟气出口与余热锅炉的烟气入口连通;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通过再循环烟气回路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室的风室入口相连;所述的再循环烟气回路上设有再循环风机。
该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中,所述的重型炉墙采用成型砖砌筑或非定型耐火材料分三层浇注而成,由内而外依次为耐热层、绝热层和保温层;耐热层采用耐火粘土耐火砖,绝热层为硅藻土砖,保温层为石棉白云石板;重型炉墙的总厚度为300mm~45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突出效果:
1)循环流化床炉膛四周不布置水冷壁,可以使燃料在燃烧室内绝热燃烧,因此能够燃烧普通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无法燃烧的热值很低的燃料,系统的燃料适应性更广。
2)燃用不同的燃料时,通过调节一次风和再循环烟气的比例,能够方便地调节燃烧室温度,保证燃料稳定燃烧,完全燃烧。
3)运行时物料可以采取物料不循环的方式,这样可以不用启动分离器,降低了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较好的低热值固体燃料燃烧工艺,延续了循环流化床诸多优点,还可燃烧普通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无法燃烧的热值非常低的燃料,燃料适应性更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循环流化床燃烧室;2-炉墙;3-分离器;4-尾部烟道;5-余热锅炉;6-锅筒;7-下联箱;8-水冷壁;9-余热锅炉出口;10-再循环风机;11-再循环烟气回路;12-一次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和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烧低热值固体燃料的炉锅分离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燃烧室1、旋风分离器3和尾部烟道4;循环流化床燃烧室1的炉墙2采用重型炉墙,四周不布置水冷壁;所述尾部烟道4的烟气进口与旋风分离器的顶部的烟气出口连通,尾部烟道4的烟气出口与余热锅炉5的烟气入口连通;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9通过再循环烟气回路11与循环流化床燃烧室1的风室相连;所述的再循环烟气回路11上设有再循环风机10。
重型炉墙采用成型砖砌筑或非定型耐火材料分三层浇注,由内而外依次为耐热层、绝热层和保温层,耐热层采用耐火粘土耐火砖,绝热层为硅藻土砖,保温层为石棉白云石板;重型炉墙的总厚度为300mm~450mm。
所述尾部烟道4的烟气出口与余热锅炉5的烟气进口相连,余热锅炉烟气出口9后设有再循环烟气回路11,再循环烟气回路的烟气入口可在除尘器之前或之后(图1中再循环烟气回路入口位于除尘器之前),再循环烟气回路上还设有再循环风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热风热复合取暖器
- 下一篇:卧式双锅筒纵向布置燃氢气锅炉